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--加密与解密论文

三维模型数字水印与形状对应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1 绪论第17-27页
    1.1 数字化革命与数字几何处理第17-19页
    1.2 版权保护与数字水印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1.3 三维模型水印算法分类及评价标准第20-22页
    1.4 三维模型数字水印技术的挑战第22-23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3-25页
    1.6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5-27页
2 三维模型数字水印第27-40页
    2.1 三维模型水印算法设计的特殊困难第27-28页
    2.2 三维水印模型攻击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几何攻击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拓扑连接关系攻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其它类型攻击第31-32页
    2.3 三维模型鲁棒水印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空域水印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变换域水印第35-3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及研究展望第38-40页
3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鲁棒谱水印第40-52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标与思路第40-41页
    3.2 正交基函数的构造及谱变换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正交基函数的构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谱变换和逆谱变换第42-43页
    3.3 鲁棒谱水印算法第43-44页
    3.4 水印嵌入第44-46页
    3.5 水印提取第46-48页
    3.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-5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4 基于流形调和谱分析的鲁棒可证实谱水印第52-81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标与思路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流形调和谱分析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Laplace-Beltrami算子的离散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流形调和变换与逆变换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流形调和基向量的数值计算第56-58页
    4.3 鲁棒可证实水印算法框架第58-59页
    4.4 水印嵌入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网格分割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签名嵌入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水印网格质量增强第61页
    4.5 水印参数确定第61-64页
    4.6 水印提取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网格对齐与重采样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签名提取第65-66页
    4.7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可证实性讨论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计算复杂性比较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保真性比较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鲁棒性比较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7.5 有效性度量:ROC曲线第78-79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5 基于格林函数表示的近似等距网格模型形状对应第81-10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1-83页
    5.2 相关工作第83-85页
    5.3 全局点签名第85-86页
    5.4 形状对应算法框架第86-88页
    5.5 锚点对应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关键点提取与锚点生成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锚点对应算法第90-91页
    5.6 稀疏对应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基于格林函数的点表示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增量式稀疏对应算法第93-94页
    5.7 稠密对应第94-97页
    5.8 实验结果与比较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计算效率比较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对应准确度比较第98-102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6 总结与展望第103-106页
    6.1 本文工作总结第103-105页
    6.2 进一步展望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6页
附录第116-11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17-118页
致谢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向量场的机器学习
下一篇:印尼外海沉积序列及相关的沉积事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