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7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| 第9-10页 |
1.2.2 有利于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| 第10页 |
1.2.3 有利于商业银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2.1 国内外中小企业标准 | 第11-12页 |
2.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经典理论 | 第12-16页 |
2.2.1 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配合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2.2 金融抑制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2.3 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| 第14页 |
2.2.4 关系融资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5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| 第15-16页 |
第3章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现状 | 第16-19页 |
3.1 内源性融资与债务融资比重太大 | 第16-17页 |
3.2 外源性融资过度依赖银行 | 第17页 |
3.3 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 | 第17-18页 |
3.4 非正规融资渠道呈增长态势 | 第18页 |
3.5 获取银行贷款的地区差异明显 | 第18-19页 |
第4章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19-28页 |
4.1 信息不对称 | 第19-21页 |
4.1.1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| 第19-20页 |
4.1.2 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| 第20页 |
4.1.3 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| 第20-21页 |
4.1.4 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| 第21页 |
4.2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| 第21-23页 |
4.2.1 商业银行体系管理混乱 | 第22页 |
4.2.2 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全、融资能力有限 | 第22-23页 |
4.2.3 征信体系发展滞后 | 第23页 |
4.2.4 金融机构权益保障不到位 | 第23页 |
4.3 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明显 | 第23-25页 |
4.3.1 抵御外部环境风险能力较弱 | 第24页 |
4.3.2 财务制度不规范、·信用水平不高 | 第24页 |
4.3.3 盘子小、底子薄,难以进行抵押担保 | 第24-25页 |
4.3.4 融资方式特殊、融资成本高 | 第25页 |
4.4 银行业自身经营管理机制僵化 | 第25-28页 |
4.4.1 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| 第25-26页 |
4.4.2 信贷审批流程长、环节多 | 第26页 |
4.4.3 盲目服务大企业、大项目 | 第26页 |
4.4.4 金融产品雷同、机构设置重复现象严重 | 第26-27页 |
4.4.5 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| 第27-28页 |
第5章 提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的对策 | 第28-30页 |
5.1 转变经营观念,把中小企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| 第28页 |
5.2 改革经营机制,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| 第28页 |
5.3 改革信贷管理方式,规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| 第28-29页 |
5.4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,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| 第29页 |
5.5 创新融资担保方式,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| 第29-30页 |
第6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个案分析——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例 | 第30-34页 |
6.1 案情介绍 | 第30-31页 |
6.2 案例述评 | 第31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