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佛教论文--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

佛学影响下的新青年--1919-1937年佛学与新思潮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来源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学术史回顾第9-11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-13页
第2章 佛学影响下的新青年——佛化新青年第13-22页
    2.1 时代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2.2 什么是佛化新青年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佛化新青年的定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佛化新青年的主要代表人物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佛化新青年的导师—太虚大师及佛学理论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佛化新青年的主要活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佛化新青年佛化运动的终止第21-22页
第3章 佛化新青年与社会思潮第22-44页
    3.1 佛化新青年的文明观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文明生活的内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文明生活的成因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佛化新青年文明观的具体表现第29-31页
    3.2 佛化新青年的生活观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佛化运动与新生活的必要性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佛化运动与新生活的内涵和关系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佛化运动与新生活的具体表现第35-38页
    3.3 佛化新青年的人生观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人生观的确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人生观的内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人生观的具体表现—佛化新青年与非佛化新青年的论战第40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墨家名辩学思想研究--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视角看
下一篇:中古英格兰陪审团研究--以保障个人自由为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