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碳可持续办公建筑研究--以迁安市环保局办公楼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发达国家节能建筑样式 | 第8-9页 |
1.3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析与比较 | 第10-14页 |
2.1 英国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REEAM | 第10页 |
2.2 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 | 第10-11页 |
2.3 多国研制的绿色评价体系GBTool | 第11页 |
2.4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 | 第11-12页 |
2.5 中国的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 | 第12-14页 |
第三章 低碳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 | 第14-19页 |
3.1 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| 第14-16页 |
3.1.1 供暖、通风、制冷与空调系统 | 第15页 |
3.1.2 照明设备与控制系统 | 第15-16页 |
3.2 建筑节水技术 | 第16页 |
3.3 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 | 第16页 |
3.4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| 第16-18页 |
3.4.1 光热建筑一体化 | 第16-17页 |
3.4.2 光伏建筑一体化 | 第17-18页 |
3.4.3 风能建筑一体化 | 第18页 |
3.5 意识提升与行为转变 | 第18-19页 |
第四章 迁安市环保局低碳办公楼设计 | 第19-30页 |
4.1 低碳办公楼设计体系 | 第19页 |
4.2 设计体系扩充策略点 | 第19-24页 |
4.3 设计体系扩充考量点 | 第24-26页 |
4.4 低碳可持续策略整合 | 第26-30页 |
4.4.1 冬季策略 | 第27-28页 |
4.4.2 夏季策略 | 第28-29页 |
4.4.3 雨水和太阳能系统 | 第29-30页 |
第五章 迁安市环保局办公楼性能分析 | 第30-56页 |
5.1 建筑热性能评价 | 第30-34页 |
5.1.1 参照建筑材料及热性能分析 | 第30-31页 |
5.1.2 迁安环保局办公楼材料及热性能分析 | 第31-33页 |
5.1.3 条件假设 | 第33-34页 |
5.2 建筑光环境质量评价 | 第34-49页 |
5.2.1 照明设计策略 | 第34-36页 |
5.2.2 照明标准值要求 | 第36页 |
5.2.3 观察者视线范围 | 第36-37页 |
5.2.4 照明场景模拟与计算 | 第37-49页 |
5.3 建筑综合性能总结 | 第49-51页 |
5.3.1 建筑能耗 | 第49-50页 |
5.3.2 建筑热舒适度 | 第50-51页 |
5.3.3 建筑光环境质量 | 第51页 |
5.4 实际策略调整 | 第51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6.1 结论 | 第56页 |
6.2 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