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导论 | 第16-21页 |
第一章 情感的一般理论 | 第21-39页 |
第一节 情感的概念厘定 | 第21-27页 |
一、 心理学上的情感概念 | 第21-24页 |
二、 社会学上的情感概念 | 第24-26页 |
三、 刑法学上的情感概念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情感的范畴划分 | 第27-39页 |
一、 情感与情绪 | 第27-29页 |
二、 情感与理性 | 第29-34页 |
三、 情感与情理 | 第34-35页 |
四、 情感与情节 | 第35-39页 |
第二章 情感与定罪量刑的关系 | 第39-68页 |
第一节 传统定罪量刑与情感是“相忘于江湖” | 第39-45页 |
一、 传统定罪量刑拒斥情感的原因 | 第39-41页 |
二、 传统定罪量刑拒斥情感的表现 | 第41-42页 |
三、 传统定罪量刑拒斥情感的后果 | 第42-45页 |
第二节 定罪量刑的机制与根据决定了情感的“不可或缺” | 第45-58页 |
一、 定罪量刑的机制需要情感的融入 | 第45-51页 |
二、 定罪量刑的根据需要情感的印证 | 第51-58页 |
第三节 定罪量刑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情感的“如影相随” | 第58-68页 |
一、 定罪量刑的目的中情感的显现 | 第58-61页 |
二、 定罪量刑的价值中情感的渗入 | 第61-68页 |
第三章 情感在定罪过程中的展开 | 第68-116页 |
第一节 法官情感与定罪 | 第68-78页 |
一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68-69页 |
二、 理论上的误区 | 第69-70页 |
三、 定罪过程中法官情感的具体运用 | 第70-77页 |
四、 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二节 行为人情感与定罪 | 第78-92页 |
一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78-79页 |
二、 传统罪过理论中情感因素的缺位 | 第79-83页 |
三、 情感因素在罪过理论中的定位 | 第83-85页 |
四、 情感因素在具体罪过形式中的体现 | 第85-91页 |
五、 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三节 公众情感与定罪 | 第92-107页 |
一、 两个案例引出的思考 | 第92-93页 |
二、 公众情感的含义界定 | 第93-94页 |
三、 公众情感的属性明晰 | 第94-96页 |
四、 定罪过程能否考虑公众情感 | 第96-100页 |
五、 定罪过程如何考虑公众情感 | 第100-107页 |
六、 小结 | 第107页 |
第四节 被害人情感与定罪 | 第107-116页 |
一、 重树被放逐的被害人地位 | 第107-109页 |
二、 具体表现 | 第109-111页 |
三、 原因阐发 | 第111-113页 |
四、 发生机制 | 第113-115页 |
五、 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四章 情感在量刑过程中的开示 | 第116-160页 |
第一节 法官情感与量刑 | 第116-127页 |
一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116-117页 |
二、 法官情感是否影响量刑 | 第117-118页 |
三、 量刑过程介入法官情感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18-122页 |
四、 量刑过程中如何介入法官情感 | 第122-126页 |
五、 小结 | 第126-127页 |
第二节 行为人情感与量刑 | 第127-141页 |
一、 药家鑫案的启示 | 第127-129页 |
二、 阿尔伯特的“幸运”与李建国的“困惑” | 第129-131页 |
三、 激情二分模式下的宽与严 | 第131-135页 |
四、 一个有争议的问题:激情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受到抑制 | 第135-136页 |
五、 由特殊到一般——共性的寻找 | 第136-138页 |
六、 行为人情感的现实归宿——情节 | 第138-140页 |
七、 小结 | 第140-141页 |
第三节 公众情感对量刑的影响 | 第141-154页 |
一、 两个案例引出的思考 | 第141-142页 |
二、 量刑过程中能否考虑公众情感 | 第142-147页 |
三、 目前量刑过程中如何考虑公众情感 | 第147-150页 |
四、 公众情感进入量刑程序的制度设计 | 第150-154页 |
五、 小结 | 第154页 |
第四节 被害人情感与量刑 | 第154-160页 |
一、 问题提出 | 第154-155页 |
二、 现象描述 | 第155-156页 |
三、 原因揭示 | 第156-159页 |
四、 小结 | 第159-160页 |
第五章 四元主体互动下的情感与定罪量刑 | 第160-174页 |
一、 社会互动理论视野下的定罪量刑 | 第160-164页 |
二、 定罪量刑过程中四元互动的结构与关系 | 第164-166页 |
三、 互动中的情感“表白” | 第166-167页 |
四、 四元主体互动下的情感与定罪过程 | 第167-170页 |
五、 四元主体互动下的情感与量刑过程 | 第170-172页 |
六、 结论 | 第172-1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4-184页 |
致谢 | 第184-18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