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井管柱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价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三维井眼轨迹计算 | 第11-12页 |
1.2.2 管柱基本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2.3 下井管柱摩阻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井眼轨迹计算与描述 | 第19-30页 |
2.1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2页 |
2.1.1 井眼轨迹基本要素 | 第20-21页 |
2.1.2 井眼轨迹的二维图示法 | 第21-22页 |
2.2 井斜方位角的修正 | 第22-23页 |
2.3 井眼轨迹的测斜计算 | 第23-25页 |
2.4 三维井眼轨迹绘制原理 | 第25-29页 |
2.4.1 OpenGL简介 | 第25-27页 |
2.4.2 坐标系的确立与转换 | 第27-28页 |
2.4.3 视图变换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三维井眼中管柱的有限元分析 | 第30-49页 |
3.1 假设条件 | 第30-31页 |
3.2 管柱空间梁单元计算模型 | 第31-42页 |
3.2.1 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平衡方程 | 第31-38页 |
3.2.2 单元坐标变换与整体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2.3 节点坐标系下的单元平衡方程 | 第39-41页 |
3.2.4 单元初始内力的等效节点力 | 第41-42页 |
3.3 非线性接触问题的弹簧元模型 | 第42-44页 |
3.3.1 空间双向弹簧元的描述 | 第42-43页 |
3.3.2 弹簧元的平衡方程 | 第43页 |
3.3.3 管柱的接触判别条件 | 第43-44页 |
3.4 管柱整体平衡方程及求解 | 第44页 |
3.5 管柱静力分析的曲管单元 | 第44-48页 |
3.5.1 曲管单元坐标系和内力矩阵 | 第45页 |
3.5.2 曲管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| 第45-48页 |
3.5.3 曲管单元的等效节点力 | 第48页 |
3.5.4 曲管单元的总体平衡方程 | 第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管柱强度设计及校核 | 第49-59页 |
4.1 三轴应力强度计算与设计 | 第49-53页 |
4.1.1 三轴应力计算公式 | 第49-50页 |
4.1.2 三轴应力强度计算 | 第50-53页 |
4.2 有效载荷分析计算 | 第53-55页 |
4.2.1 有效内压力 | 第53-54页 |
4.2.2 有效外压力 | 第54-55页 |
4.2.3 有效轴向力 | 第55页 |
4.3 设计系数与设计流程 | 第55-58页 |
4.3.1 安全系数 | 第55页 |
4.3.2 设计方法与步骤 | 第55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下井管柱安全评价软件编制与应用 | 第59-76页 |
5.1 Visual Basic语言概述 | 第59-60页 |
5.2 软件结构与模块功能 | 第60-62页 |
5.3 软件应用示例 | 第62-75页 |
5.3.1 计算选用基本数据 | 第62-64页 |
5.3.2 井眼轨迹描述 | 第64-66页 |
5.3.3 管柱组合设计与绘制 | 第66-67页 |
5.3.4 管柱有限元计算结果 | 第67-71页 |
5.3.5 管柱可下入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3.6 管柱应力及强度校核 | 第73-7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结论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