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IEC61850 与 IEC60870-103 在电力企业中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IEC61850 理论研究 | 第13-20页 |
2.1 IEC61850 信息分层结构 | 第13-15页 |
2.1.1 三层逻辑结构 | 第13-14页 |
2.1.2 功能和逻辑接口 | 第14-15页 |
2.2 信息模型 | 第15-17页 |
2.2.1 建模方法 | 第15页 |
2.2.2 逻辑节点与设备 | 第15-17页 |
2.2.3 变电站模型与服务模型 | 第17页 |
2.3 MMS 的 61850 应用,MMS 模型及服务 | 第17-19页 |
2.3.1 ACSI 与 MMS 的关系 | 第18页 |
2.3.2 信息模型的 MMS 映射 | 第18-19页 |
2.3.2.1 基本数据类型映射 | 第18-19页 |
2.3.2.2 对象模型映射 | 第19页 |
2.3.2.3 服务的映射 | 第1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IEC60870-5-103 协议体系概述 | 第20-26页 |
3.1 继电保护规约 IEC60870-5-103 | 第20-23页 |
3.1.1 103 规约信息结构 | 第20-21页 |
3.1.2 103 规约信号量 | 第21页 |
3.1.3 规约的报文结构 | 第21页 |
3.1.4 信息帧结构 | 第21-23页 |
3.2 103 规约的通信过程和通信事件 | 第23-24页 |
3.3 61850 与 103 的对比 | 第24-2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IED 建模与配置文档设计 | 第26-39页 |
4.1 建模理论与 SCL 配置 | 第26-28页 |
4.1.1 建模概论与方法 | 第26页 |
4.1.2 SCL 结构 | 第26-28页 |
4.2 装置建模 | 第28-32页 |
4.2.1 节点建模 | 第28-30页 |
4.2.2 数据对象建模 | 第30-31页 |
4.2.3 逻辑设备建模 | 第31页 |
4.2.4 服务建模 | 第31-32页 |
4.3 配置对象与配置文件 | 第32-37页 |
4.3.1 头部分与通信部分 | 第33-34页 |
4.3.2 IED 部分 | 第34-36页 |
4.3.2.1 逻辑设备描述 | 第35页 |
4.3.2.2 逻辑节点描述 | 第35-36页 |
4.3.4 数据类型模板部分 | 第36-37页 |
4.3.4.1 LNodeType 描述 | 第36-37页 |
4.3.4.2 DOType 描述 | 第37页 |
4.3.4.3 DAType 描述 | 第37页 |
4.4 SCL 配置文档验证 | 第37-3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60870-5-103 向 IEC61850 转换网关实现 | 第39-51页 |
5.1 开发工具和实验平台 | 第39页 |
5.2 网关的总体设计 | 第39-40页 |
5.3 103 报文的接收与解析的实现 | 第40-43页 |
5.3.1 103 协议的串口通信实现 | 第40-42页 |
5.3.2 数据帧的接受解析的实现 | 第42-43页 |
5.4 103 与 IEC61850 的映射与协议转换的实现 | 第43-47页 |
5.4.1 103 与逻辑节点的映射数据库实现 | 第43-44页 |
5.4.2 MMS 服务器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4.3 网关的启动文件配置 | 第45-47页 |
5.5 互操作性验证 | 第47-5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总结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总结 | 第51页 |
6.2 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