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标确权制度研究--以注册取得模式为中心
内容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 问题:注册模式所不能承受之重 | 第11-16页 |
(一) 商标圈地的泛滥 | 第11-13页 |
(二) 行政审查的重负 | 第13-14页 |
(三) 符号崇拜的流毒 | 第14-16页 |
二、 回顾:从使用到注册的历史考察 | 第16-22页 |
(一) 使用的天然地位 | 第16-17页 |
(二) 商标的注册转向 | 第17-21页 |
(三) 商标确权在中国 | 第21-22页 |
三、 反思:使用还是注册的法理透视 | 第22-31页 |
(一) 商标权源于使用 | 第22-27页 |
(二) 注册是技术要求 | 第27-31页 |
四、 追问:商标确权制度的域外探索 | 第31-41页 |
(一) 使用取得+注册推定程序 | 第31-34页 |
(二) 注册取得+使用有限保护 | 第34-38页 |
(三) 平行保护商标注册+使用 | 第38-41页 |
五、 结论:超越商标权注册取得模式 | 第41-54页 |
(一) 确立“使用+注册”原则 | 第41-46页 |
(二) 明晰“商标使用”概念 | 第46-48页 |
(三) 加强竞争法的协同保护 | 第48-52页 |
(四) 相关条款具体修法建议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