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作分集系统的频谱效率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1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协作分集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 频谱效率的优化方法和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处理 | 第18-19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协作分集技术基本理论 | 第21-31页 |
2.1 无线信道建模 | 第21-23页 |
2.1.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1.2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2 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技术概述 | 第23-26页 |
2.2.1 分集接收技术 | 第23-25页 |
2.2.2 分集合并技术 | 第25-26页 |
2.3 协作分集方式 | 第26-29页 |
2.3.1 放大转发方式 | 第27-28页 |
2.3.2 译码转发方式 | 第28页 |
2.3.3 编码协作方式 | 第28-29页 |
2.4 自动重传请求技术 | 第29-30页 |
2.5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结合 AMC/ARQ 的最优频谱效率分析 | 第31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3.2 相关理论 | 第32-36页 |
3.2.1 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| 第32-34页 |
3.2.2 自适应多进制正交振幅调制 | 第34-36页 |
3.3 跨层设计系统模型 | 第36-40页 |
3.3.1 系统模型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2 信道状态划分 | 第37-40页 |
3.4 结合 AMC 和截断 ARQ 的系统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4.1 结合 AMC/ARQ 的跨层设计 | 第40页 |
3.4.2 帧结构以及数据包的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5 中继节点的自适应协作 | 第41-43页 |
3.5.1 中继节点协作方式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3.5.2 最优化频谱效率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6 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 | 第43-44页 |
3.7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最佳中继协作的频谱效率优化研究 | 第45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5-46页 |
4.2 相关理论 | 第46-48页 |
4.2.1 多中继的系统模型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.2 最佳中继协作系统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 最佳中继的信道模型和中继策略 | 第48-51页 |
4.3.1 最佳中继系统的模型 | 第48-50页 |
4.3.2 中继转发策略的比较 | 第50-51页 |
4.4 最佳中继中断概率和频谱效率优化 | 第51-53页 |
4.4.1 系统中断概率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.2 平均频谱效率优化研究 | 第52-53页 |
4.5 系统仿真及数值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5.1 仿真模型及流程 | 第53页 |
4.5.2 仿真结果及数值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6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