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对内蒙古地区银校合作的探讨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前言第9-11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国家的宏观政策推动是银校合作产生的外在原因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强劲的教育需求是银校合作产生的内在原因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银校合作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银校合作存在的多种风险和问题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利于探索教育事业与金融行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利于加快高校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与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利于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第11页
2 银校合作概述第11-15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2.2 银校合作的主要原则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平等自愿自主选择原则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互惠互利互信原则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投向准确、程序规范、共同发展原则第13页
    2.3 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银行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校为银行提供服务的内容第14-15页
3 内蒙古地区银校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5-25页
    3.1 内蒙古地区银校合作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能力不匹配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融资需求与银行提供的资金愿望不匹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助学贷款存在风险第16-17页
    3.2 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科教兴国观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风险问题突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政策压力导致高校过分追求超前发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新政使得高校担保左右为难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利率风险带来不可预测损失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对银校合作缺乏系统的监督第19页
    3.3 高校存在的问题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管理者和学生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收费主体错位抵质押权利难以实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资金投向不合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易发生财务风险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还款无保障第21页
    3.4 银行存在的问题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对高校评估不到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贷款易产生规模风险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贷款集中度较高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银行与学校潜力均未充分发挥第25页
4 银校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第25-27页
    4.1 政府层面原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引发银校合作风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银校合作的政策干预是银校合作风险的诱因第25-26页
    4.2 高校层面原因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缺乏市场意识阻碍银校合作发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内部控制与监管不严导致银校合作问题不断第26页
    4.3 银行层面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缺乏创新活力和动力银校合作阻力重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内部控制管理不严银校合作贷款陷入困境第26-27页
5 应对内蒙古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27-32页
    5.1 社会和政府层面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,用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建立健全政府政策和制度保障制度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校贷款风险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政府需采取措施完善恶意欠款惩戒制度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加强监管力度推动银校合作发展第28页
    5.2 高校方面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转变观念重视借款风险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创建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贷款管理模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统筹规划科学测算信贷规模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坚持合理科学地分配原则调配贷款资金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对于助学贷款采取的措施第29-30页
    5.3 银行方面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转变观念寻找政府与银行目标的均衡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第30-31页
    5.4 双方配合方面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银行和高校都要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的合作方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第32页
6 结语第32-33页
致谢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6页
作者简介第36页

论文共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法律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