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kV配电网合环操作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3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佛山配电网合环操作仿真分析 | 第15-40页 |
| 2.1 基于 PSCAD 的系统仿真图搭建 | 第15-21页 |
| 2.1.1 实际合环网络的选择 | 第15-19页 |
| 2.1.2 系统仿真图 | 第19-21页 |
| 2.2 系统图仿真分析 | 第21-26页 |
| 2.2.1 合环前电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| 第22-26页 |
| 2.2.2 仿真结论 | 第26页 |
| 2.3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0页 |
| 2.3.1 循环电流计算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2.3.2 冲击电流计算模型 | 第27-30页 |
| 2.4 具体计算过程 | 第30-31页 |
| 2.5 馈线合环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| 2.6 对四种合环模型进行仿真 | 第32-40页 |
| 第三章 实用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6页 |
| 3.1 合环电流计算模型理论基础 | 第40页 |
| 3.2 合环操作潮流理论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3.3 合环操作潮流分析实例 | 第41-46页 |
| 第四章 合环操作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| 第46-57页 |
| 4.1 合环操作的方式和等值网络 | 第47-48页 |
| 4.2 合环操作涉及的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| 第48-51页 |
| 4.3 佛山地区 10kV 馈线保护整定原则 | 第51页 |
| 4.4 合环操作对馈线保护的影响分析 | 第51-55页 |
| 4.4.1 合环转电操作后对馈线保护的影响 | 第51页 |
| 4.4.2 合环时对馈线保护产生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4.4.3 合环转供后对馈线保护产生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| 4.5 合环馈线继电保护的配合策略 | 第55-56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五章 佛山电网合环操作风险评估 | 第57-65页 |
| 5.1 概述 | 第57页 |
| 5.2 合环方式分类 | 第57-58页 |
| 5.3 合环方式分布 | 第58-60页 |
| 5.4 合环计算条件 | 第60-61页 |
| 5.5 各合环方式下 10kV 母线电压相角范围 | 第61-63页 |
| 5.6 合环成功率分析 | 第63页 |
| 5.7 合环操作安全性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附件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