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部门经济论文--种植业论文--粮食作物论文

能源投入对北方马铃薯农户生产和收入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8-21页
    1.2 目标与意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21页
    1.3 概念界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能源投入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能源强度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农户收入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数据来源第24页
    1.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可能的创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不足第25-26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6-38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产函数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第26-27页
    2.2 文献综述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投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间接能源成本与能源消耗量测算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能源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能源投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农业生产中的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第35-37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 我国马铃薯产业概况与调研设计第38-46页
    3.1 我国马铃薯产业概况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单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我国马铃薯生产布局第39页
    3.2 调研设计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研地点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抽样情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问卷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调查实施第43-44页
    3.3 样本数据描述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样本整体数据描述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能源投入视角的数据描述第45-46页
第四章 马铃薯生产中的能源投入与能源强度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4.1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能源强度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投入现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我国农业生产的能源强度第47-48页
    4.2 能源消耗的测算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直接能源消耗的测算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间接能源消耗的测算方法第50页
    4.3 马铃薯生产的成本构成与能源强度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马铃薯生产的基本情况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马铃薯生产的成本构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马铃薯生产的能源成本构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马铃薯生产的能源强度第53-5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 马铃薯生产中的能源要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57-66页
    5.1 模型建立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变量选择与定义第58-61页
    5.3 模型估计结果与讨论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弹性估计及讨论第63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能源投入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研究第66-78页
    6.1 模型建立第66-67页
    6.2 变量选择与定义第67-68页
    6.3 实证结果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样本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情况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实证分析结果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稳健性检验与结果讨论第74-76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七章 能源投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第78-92页
    7.1 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能源投入第79-80页
    7.2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模型建立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第81-82页
    7.3 估计结果及讨论第82-9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样本数据描述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模型估计结果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稳健性检验及结果讨论第87-90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90-92页
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2-95页
    8.1 研究结论第92-93页
    8.2 政策建议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7页
附录第107-127页
致谢第127-128页
作者简介第128页

论文共1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ED散热器热分布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
下一篇:俄汉体貌语义表达手段对比研究--以《тихийдон》及其译本为语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