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--脑血管疾病论文--急性脑血管疾病(中风)论文

VEGF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机制的实验研究

前言第4-5页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-24页
    1.1 内皮祖细胞第15页
    1.2 血管新生相关蛋白家族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缺氧诱发缺氧诱导因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基质金属蛋白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促红细胞生成素第19-20页
    1.3 血管新生的主要信号通路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VEGF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经典Wnt信号通路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MAPK/ERK信号通路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第22-23页
    1.4 总结与展望第23-24页
第2章 VEGF与EGFP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第24-46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实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实验试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5-29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质粒pLVX-VEGF 164-IRES-ZsGreen1的构建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目的片度测序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HIV-1慢病毒载体的包装和表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慢病毒滴度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构建病毒载体感染293T细胞后VEGF的RT-PCR鉴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构建病毒载体感染293T细胞后VEGF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第35-37页
    2.3 结果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VEGF164的合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VEGF164片段的回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质粒酶切鉴定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目的片度测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携带VEGF慢病毒滴度的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重组慢病毒质粒VEGF164的表达第41-43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43-44页
    2.5 结论第44-46页
第3章 内皮祖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机制第46-72页
    3.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实验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实验试剂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动物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48-49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内皮祖细胞治疗脑梗死第51-57页
    3.3 统计学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第5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骨髓源性的内皮祖细胞的生长特性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内皮祖细胞的鉴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各组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体重指数对比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MCAO模型各组脑组织的HE染色比较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各组脑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MCAO模型脑组织Tunel染色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各组MCAO脑组织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69-70页
    3.6 结论第70-72页
第4章 VEGF基因修饰的EPCS治疗脑梗死的促血管新生机制第72-88页
    4.1 实验方法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慢病毒感染内皮祖细胞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EPCs细胞活力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VEGF在EPCs和EPCs-VEGF细胞中表达的WB检测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实验动物和分组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MCAO模型的判定神经功能评分和TTC染色判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大鼠MCAO模型侧脑室区立体定位移植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MCAO大鼠各组7d头核磁共振成像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9 7d时各组mNSS评分和体重指数测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0 MCAO模型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-POD染色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1 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2 VEGF、HIF-1α、CD34、MMP-9、SDF-1和CXCR4蛋白含量的检测第74页
    4.2 统计学分析第74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7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最佳MOI值确定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力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VEGF在EPCs和EPCs-VEGF细胞中表达的WB检测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各组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体重指数对比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各组MCAO大鼠脑梗塞体积的测定结果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各组脑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MCAO大鼠HIF-1α、VEGF荧光双染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MCAO模型脑组织Tunel染色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各组MCAO脑组织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82-85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85-87页
    4.5 结论第87-88页
第5章 结论第88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104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4-106页
致谢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受限回程链路下的协作网络分析与优化
下一篇:LAMOST光谱数据的二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