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: 从李某、孙某共同犯罪的案例切入 | 第8-12页 |
一、案例的介绍 | 第8-9页 |
二、案例的争点 | 第9-10页 |
三、案例的启发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滥用职权犯罪的结合 | 第12-23页 |
一、滥用职权犯罪的含义和主体要求 | 第12-14页 |
1. 滥用职权罪的含义 | 第12页 |
2.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要求 | 第12-14页 |
二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滥用职权罪的结合 | 第14-17页 |
1. 肯定说之主张 | 第14-15页 |
2. 否定说之依据 | 第15页 |
3. 本文观点 | 第15-17页 |
三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滥用职权共同犯罪结合的方式 | 第17-21页 |
1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成立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| 第17-20页 |
2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成立滥用职权罪的教唆犯 | 第20-21页 |
3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成立滥用职权罪的帮助犯 | 第21页 |
4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成立滥用职权罪的组织犯 | 第21页 |
四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滥用职权共同犯罪结合的特点 | 第21-23页 |
1. 主体的混合性 | 第21-22页 |
2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附性 | 第22页 |
3. 罪名的可选择性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共同犯罪中的归责 | 第23-33页 |
一、归责的概念和原则 | 第23-24页 |
1. 归责的概念 | 第23页 |
2. 归责的原则 | 第23-24页 |
二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共同犯罪中的罪名认定 | 第24-29页 |
1. 学说介绍及评析 | 第24-28页 |
2. 本文观点 | 第28-29页 |
三、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共同犯罪中的量刑 | 第29-33页 |
1.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定为主犯的路径 | 第30页 |
2. 观点介绍及评析 | 第30-31页 |
3. 本文观点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相关案件的裁处与法律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| 第33-39页 |
一、相关案件的裁处 | 第33-36页 |
1. 李某与孙某的犯罪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属性 | 第33-34页 |
2. 李某行为的罪名认定 | 第34-36页 |
二、法律制度的缺陷 | 第36-37页 |
1. 立法方面的缺陷 | 第36-37页 |
2. 司法解释方面的缺陷 | 第37页 |
3. 司法工作者法律适用的缺陷 | 第37页 |
三、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37-39页 |
1. 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完善 | 第37-38页 |
2. 提高裁判者公正司法的意识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