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对象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中国近代新闻业发端 | 第13-21页 |
第一节 近代期刊诞生的媒介环境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传教士在鸦片战争前创办的中文期刊 | 第14-18页 |
一、第一份中文期刊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》 | 第15-16页 |
二、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期刊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》 | 第16-18页 |
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在华的期刊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香港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《遐迩贯珍》 | 第21-38页 |
第一节 《遐迩贯珍》的出版与发行 | 第21-22页 |
一、马礼逊教育协会 | 第21页 |
二、英华书院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《遐迩贯珍》的编者分析 | 第22-25页 |
一、西士及其出版传播实践 | 第23-24页 |
二、中士及其出版传播实践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《遐迩贯珍》的办刊宗旨与栏目设置 | 第25-27页 |
第四节 《遐迩贯珍》的经营管理 | 第27-28页 |
第五节 《遐迩贯珍》的编辑策略研究 | 第28-38页 |
一、图像信息传播 | 第28-33页 |
二、《布告篇》的文字编排特点 | 第33页 |
三、中英文目录对照 | 第33-34页 |
四、注重新闻业务 | 第34-36页 |
五、刊载中国读者来稿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《遐迩贯珍》的科学知识传播 | 第38-52页 |
第一节 自然科学知识传播 | 第38-43页 |
一、生物学知识传播 | 第38-40页 |
二、地学知识传播 | 第40-42页 |
三、科学思想传播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医学知识传播 | 第43-46页 |
一、西方解剖学知识传播 | 第43-44页 |
二、"泰西牛痘法"的传播 | 第44-46页 |
第三节 制造技术传播 | 第46-52页 |
一、首传蒸汽机原理 | 第46-48页 |
二、温度计风和风雨针制作原理及技术 | 第48-49页 |
三、玻璃制造工艺及流程 | 第49-52页 |
第四章 《遐迩贯珍》传播的经济学理念 | 第52-64页 |
第一节 关于贸易通商 | 第52-54页 |
一、中西贸易的历史 | 第52-53页 |
二、关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| 第53-54页 |
第二节 广告营销策略的传播 | 第54-59页 |
一、《遐迩贯珍·布告篇》的广告总量与其内容 | 第55页 |
二、《遐迩贯珍·布告篇》反映的时代特征 | 第55-57页 |
三、《布告篇》的功能与作用 | 第57-58页 |
四、《布告篇》中广告与其主要内容的关系 | 第58页 |
五、《布告篇》体现的营销策略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关于公司的经营战略 | 第59-60页 |
第四节 保险业 | 第60-62页 |
第五节 关于财政金融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