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论文

含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络能量优化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配电网能量优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0-22页
第二章 电动汽车及分布式电源的数学建模第22-36页
    2.1 电动汽车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动汽车的用户行为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电动汽车的时空特性建模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光伏系统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光伏发电的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2.3 蓄电池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蓄电池的数学建模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微型燃气轮机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微型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微型燃气轮机的数学模型第29页
    2.5 燃料电池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2.6 风力发电系统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风力发电的原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风力发电的数学模型第32-34页
    2.7 热电联产同步发电机第34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含光伏蓄电池系统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模式评估第36-50页
    3.1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能量流程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.2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热跟随模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电跟随模式第38页
    3.3 计及全寿命周期的评价指标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环境成本费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全寿命周期成本第40-41页
    3.4 算例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负荷预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光伏蓄电池系统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光伏蓄电池系统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环境指标比较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全寿命周期指标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含电动汽车与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最优潮流第50-68页
    4.1 最优潮流的目标函数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系统的网络有功功率损耗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的发电成本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系统的污染物处理费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系统综合性能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最优潮流的约束条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等式约束条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等式约束条件第53页
    4.3 最优潮流的潮流算法第53-55页
    4.4 最优潮流的寻优算法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粒子群算法的位置和速度更新公式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自适应惯性因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加强学习因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计算步骤第57页
    4.5 算例分析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算例系统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电动汽车的对配电网络的影响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含电动汽车与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最优潮流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改进的PSO算法与传统PSO算法对比的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不同目标函数下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不同目标函数下节点电压的对比分析第6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-71页
    5.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第68-69页
    5.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与建议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模块化并联光伏并网逆变器环流研究
下一篇: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保护建模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