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仿古瓷与古名瓷对比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7页 |
1.1 中国古陶瓷发展史 | 第11-12页 |
1.2 宋代五大名瓷简介 | 第12-14页 |
1.3 宋代五大名瓷科技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2 物理性能分析 | 第17-23页 |
2.1 实验方法与样品选取 | 第17页 |
2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1页 |
2.2.1 样品物理性能测试结果 | 第17-18页 |
2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3 样品釉色分析 | 第23-31页 |
3.1 实验仪器与样品选取 | 第23-24页 |
3.1.1 分光光度计 | 第23-24页 |
3.1.2 样品选取 | 第24页 |
3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2.1 仿钧瓷样品的反射曲线 | 第24-25页 |
3.2.2 仿汝瓷样品的反射曲线 | 第25-27页 |
3.2.3 仿哥瓷样品的反射曲线 | 第27-28页 |
3.2.4 仿官瓷样品的反射曲线 | 第28-29页 |
3.2.5 仿定瓷样品的反射曲线 | 第29-3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样品表面的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 | 第31-40页 |
4.1 金相显微镜简介 | 第31页 |
4.2 金相图像与分析 | 第31-39页 |
4.2.1 钧瓷和仿钧瓷样品的金相图像 | 第31-34页 |
4.2.2 汝瓷和仿汝瓷样品的金相图像 | 第34-36页 |
4.2.3 哥瓷与仿哥瓷样品的金相图像 | 第36-37页 |
4.2.4 官瓷和仿官瓷样品的金相图像 | 第37-38页 |
4.2.5 定瓷和仿定瓷样品的金相图像 | 第38-3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样品胎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0-50页 |
5.1 X射线衍射 | 第40-42页 |
5.1.1 X射线衍射(XRD)的基本原理 | 第40-41页 |
5.1.2 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 | 第41-42页 |
5.2 样品选取与制备 | 第42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8页 |
5.3.1 仿钧瓷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2-45页 |
5.3.2 仿汝瓷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3.3 仿哥瓷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3.4 仿官瓷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3.5 仿定瓷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6 样品釉的成分分析 | 第50-55页 |
6.1 EDXRF的基本原理 | 第50-51页 |
6.2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1-54页 |
6.2.1 仿钧瓷与古钧瓷釉成分分析 | 第51-52页 |
6.2.2 仿官瓷与古官瓷釉成分分析 | 第52-53页 |
6.2.3 仿定瓷与古定瓷釉成分分析 | 第53-5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7 微观结构研究 | 第55-67页 |
7.1 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及实验装置 | 第55-56页 |
7.2 样品选取与制备 | 第56-58页 |
7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8-65页 |
7.3.1 仿钧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 | 第58-60页 |
7.3.2 仿汝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 | 第60-61页 |
7.3.3 仿哥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 | 第61-62页 |
7.3.4 仿官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 | 第62-64页 |
7.3.5 仿定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 | 第64-65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8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