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SCP范式的我国银行业结构行为绩效分析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框架设计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2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| 第16-19页 |
·产业组织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·哈佛学派的SCP 范式 | 第17-18页 |
·梅森对于产业组织学的二分法 | 第17页 |
·贝恩与《产业组织论》 | 第17页 |
·谢勒与SCP 范式的最终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芝加哥学派 | 第18页 |
·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| 第18-19页 |
·可竞争市场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博弈论和新产业组织学 | 第19页 |
·产业组织理论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| 第19页 |
3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| 第19-35页 |
·市场的界定和分类 | 第19-20页 |
·银行数量和规模统计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银行业概括介绍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| 第22-29页 |
·绝对市场集中度指标 | 第22-26页 |
·相对市场集中度指标—赫芬达尔指数 | 第26-28页 |
·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因素 | 第28-29页 |
·产品差异化 | 第29-31页 |
·产品差异化的含义 | 第29页 |
·导致产品差异化的因素 | 第29页 |
·我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的特点及不足 | 第29-31页 |
·进入退出壁垒 | 第31-35页 |
·进入性壁垒 | 第31-33页 |
·退出性壁垒分析 | 第33-35页 |
4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行为 | 第35-39页 |
·市场行为的含义 | 第35页 |
·银行业的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| 第35-37页 |
·银行业的价格行为 | 第35-36页 |
·银行业的非价格行为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银行业的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| 第37-39页 |
·我国银行业的价格行为 | 第37页 |
·我国银行业的非价格行为 | 第37-39页 |
5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| 第39-50页 |
·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概述 | 第39-40页 |
·银行业市场绩效的内涵 | 第39页 |
·银行业市场结构、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一般关系 | 第39-40页 |
·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指标分析 | 第40-49页 |
·盈利性指标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成本费用指标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| 第45-49页 |
·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现状的原因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不能承受之重——商业银行承载过多政策目标 | 第49页 |
·粗放型经营方式引发恶性竞争 | 第49-50页 |
·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过高 | 第50页 |
·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| 第50页 |
·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导致绩效低下 | 第50页 |
6 提高我国银行业组织效率的政策建议 | 第50-54页 |
·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| 第50-51页 |
·改善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| 第51-54页 |
·银行业改革的核心——积极推进银行业产权改革 | 第51-52页 |
·加快商业银行法治化进程 | 第52-53页 |
·放松对混业经营的限制 | 第53页 |
·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| 第53-54页 |
·放松规制同时注意防范恶性竞争 | 第54页 |
7 结论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| 第54-56页 |
·基本结论 | 第54-55页 |
·不足之处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