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棉论文

不同棉花品种磷效率和菌根响应度的差异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缩略词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1.3 问题的提出第15-17页
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24页
    2.1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2.2 营养液培养试验第17-18页
    2.3 土培试验一第18-21页
    2.4 土培试验二第21-23页
    2.5 数据处理第23-24页
第三章 不受AM真菌侵染时,棉花直接吸磷途径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4-34页
    3.1 营养液培养和土培条件下双因素方差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3.2 不同基因型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5-26页
    3.3 不同基因型棉花地上部磷吸收量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6页
    3.4 不同基因型棉花的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6-28页
    3.5 不同基因型棉花总根长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8-29页
    3.6 不同基因型棉花磷酸酶活性对供磷强度的响应第29-31页
    3.7 讨论第31-33页
    3.8 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 棉花磷效率对AM真菌侵染和供磷强度的响应第34-46页
    4.1 棉花生物量、磷吸收量和根长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4.2 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磷吸收量菌根响应度第36页
    4.3 不同供磷强度和AM真菌对棉花磷效率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4.4 不同供磷强度对AM真菌的侵染和生长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4.5 不同供磷强度和AM真菌对棉花根长和根体积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4.6 不同供磷强度和AM真菌对棉花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4.7 根系和菌根性状对磷效率的相对贡献率第41-42页
    4.8 棉花磷吸收效率相关性状与菌根响应度的关系第42-43页
    4.9 棉花侵染率与生物量菌根响应度和磷吸收菌根响应度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4.10 讨论第44-45页
    4.11 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不同年代培育的棉花品种菌根响应度的差异第46-56页
    5.1 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对AM真菌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5.2 棉花地上部磷吸收量对AM真菌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5.3 棉花根系磷吸收效率和磷利用效率的差异第47-49页
    5.4 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的差异第49-50页
    5.5 棉花根长、根表酸性磷酸酶和根际碱性磷酸酶对AM真菌的响应第50-52页
    5.6 根系和菌根性状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5.7 棉花磷吸收效率及相关性状与菌根响应度的关系第53-54页
    5.8 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5.9 小结第55-5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56-57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作者简介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盐双重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白三叶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