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--脱硫与固硫论文

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的制备、评价与表征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·控制FCC 烟气中SOX 排放的方法和硫转移剂的脱硫机理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催化裂化烟气中SOX 的脱除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硫转移剂的脱硫机理第11-12页
   ·硫转移剂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·硫转移剂的组成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及应用情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及应用情况第15-16页
   ·CO 助燃剂第16-17页
     ·CO 助燃剂的使用方案第16页
     ·CO 助燃剂的助燃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·CO 助燃剂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贵金属CO 助燃剂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非贵金属CO 助燃剂第18-19页
   ·转硫助燃双功能助剂第19-20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0-22页
第二章 实验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·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脱硫活性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CO 助燃活性评价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水热老化第24页
   ·催化剂的物化表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·XRD 表征第24页
     ·BET 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·产物分析仪器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烟气分析仪第25页
     ·热重-差热分析仪第25页
     ·3800C 型气相色谱仪第25-26页
     ·Agilment Technologies 6890N 型气相色谱仪第26-27页
第三章 硫转移剂的研究第27-49页
   ·铈的影响第27-30页
     ·铈引入对氧化吸硫活性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·铈引入对还原脱硫性能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·铁的影响第30-33页
     ·铁引入对氧化吸硫活性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铁引入对还原脱硫性能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·氧化镁含量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对尖晶石脱硫活性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对含铈铁尖晶石脱硫活性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制备条件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·酸法与碱法的比较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焙烧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·硫转移剂的评价第38-47页
     ·氧化吸硫温度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还原脱硫温度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反应前气体中 SO_2 浓度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反应前气体中氧含量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制备方法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氧化吸硫-还原脱硫的循环稳定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水热老化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硫转移剂的热重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47-49页
第四章 硫转移剂的放大试验第49-57页
   ·提升管试验第49-51页
     ·烟气的SO_2 脱除率第50页
     ·对操作条件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提升管产物分布第51页
   ·大港工业试验第51-56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原料油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操作条件第53页
     ·烟气中SO_2 的脱除情况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产物分布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汽油的性质第55页
     ·产品中硫含量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56-57页
第五章 硫转移剂的改性研究第57-69页
   ·不同助燃剂的制备第57页
     ·助燃剂I 的制备(铜铝-铈铝复合氧化物助燃剂)第57页
     ·助燃剂II 的制备(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助燃剂)第57页
     ·助燃剂III 的制备第57页
   ·活性组分的选取第57-59页
   ·铜的引入对硫转移剂性能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 ·氧化铜含量对CO 助燃活性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·氧化铜含量对脱硫活性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·双功能助剂第63-67页
     ·双功能助剂和硫转移剂的比较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双功能助剂的抗水热老化性能第64-66页
     ·添加比例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·双功能助剂的热重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68-69页
结论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电解联合工艺处理酸化压裂废水的研究
下一篇:含油废水的膜精细微滤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