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江电力公司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外质量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 | 第11页 |
1.3 国内质量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国内外对比与分析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5.1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6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| 第15-29页 |
2.1 软件开发模型—原型模型 | 第15-16页 |
2.2 数据库技术简介 | 第16-19页 |
2.3 UML | 第19页 |
2.4 C/S、B/S架构简介 | 第19-24页 |
2.4.1 B/S模式的优势 | 第20-21页 |
2.4.2 B/S模式的劣势 | 第21-23页 |
2.4.3 MVC设计模式 | 第23-24页 |
2.5 工作流引擎 | 第24-27页 |
2.6 Hibernate框架 | 第27-2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需求分析 | 第29-37页 |
3.1 需求概述 | 第29-30页 |
3.2 功能需求 | 第30-34页 |
3.2.1 运行维护质量管理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0-31页 |
3.2.2 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1-32页 |
3.2.3 质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2-33页 |
3.2.4 质量策划管理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3页 |
3.2.5 质量保证活动管理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3-34页 |
3.2.6 质量体系模块功能需求 | 第34页 |
3.3 与已有系统的接口需求 | 第34-35页 |
3.4 非功能性需求 | 第35页 |
3.5 系统开发方案 | 第35页 |
3.6 系统的安全性 | 第35页 |
3.7 操作界面友好性 | 第35-36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系统设计 | 第37-52页 |
4.1 架构设计 | 第37-41页 |
4.1.1 系统集成原理 | 第40-41页 |
4.2 系统功能设计 | 第41-47页 |
4.2.1 用户认证管理模块的设计 | 第41-44页 |
4.2.2 运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4.2.3 施工质量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3 数据库设计 | 第47-51页 |
4.3.1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| 第47页 |
4.3.2 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| 第47-48页 |
4.3.3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| 第48-49页 |
4.3.4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3.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| 第50-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系统实现 | 第52-61页 |
5.1 用户认证管理模块的实现 | 第52-54页 |
5.2 运维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| 第54-55页 |
5.3 施工质量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| 第55-58页 |
5.4 系统集成 | 第58-60页 |
5.4.2 系统间的数据传输 | 第58-59页 |
5.4.3 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9-6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系统测试 | 第61-68页 |
6.1 单元测试 | 第61-62页 |
6.1.1 单元测试的意义 | 第61-62页 |
6.1.2 本系统的单元测试 | 第62页 |
6.2 功能测试 | 第62-64页 |
6.3 性能测试 | 第64-66页 |
6.4 集成测试 | 第66-67页 |
6.5 测试结果评估 | 第67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总结 | 第68-69页 |
7.2 发展前景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