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(一)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(二)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1.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界定 | 第9-10页 |
2.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| 第10页 |
3.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| 第10-12页 |
(三)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2.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一、概念厘清: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关概念 | 第13-16页 |
(一)国家治理概念的历史演进 | 第13-14页 |
(二)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(三)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二、理论诠释: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解读 | 第16-22页 |
(一)国家自主性理论的学术流变史 | 第16-18页 |
(二)国家自主性的涵义 | 第18-19页 |
(三)国家自主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2页 |
1.国家自主性的作用是调和各方利益矛盾 | 第19-20页 |
2.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是国家自主性得以存在的基础 | 第20页 |
3.国家自主性通过国家治理能力来实现公共利益,维护国家秩序 | 第20-22页 |
三、现状分析: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问题 | 第22-29页 |
(一)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 | 第22-23页 |
1.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延续性 | 第22页 |
2.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兼容并蓄的过程 | 第22页 |
3.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高超的执政能力 | 第22-23页 |
(二)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9页 |
1.治理法治化程度低 | 第23-24页 |
2.治理的效能释放不充分 | 第24-25页 |
3.国家自主性权力的结构失衡 | 第25-26页 |
4.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现象出现 | 第26页 |
5.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| 第26-27页 |
6.多元治理主体互动治理程度低 | 第27-29页 |
四、路径选择:国家自主性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路 | 第29-36页 |
(一)抑制专断性权力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| 第29-30页 |
1.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| 第29页 |
2.发扬民主,完善制约监督机制 | 第29-30页 |
(二)增强基础性权力,充分释放管理国家的效能 | 第30-31页 |
1.加强基础性权力建设 | 第30页 |
2.发展“嵌入式自主” | 第30-31页 |
(三)超越集团利益,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| 第31-32页 |
1.建设“中性政府” | 第31页 |
2.防治“既得利益集团”影响政府决策 | 第31-32页 |
(四)保持国家自主性的权威性、有效性 | 第32-33页 |
1.构建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 | 第32页 |
2.提升国家治理能力,释放政府行政效能 | 第32-33页 |
(五)强化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| 第33-34页 |
1.加强执政党建设,深化执政规律认识 | 第33页 |
2.科学执政,强化政权合法性的现实基础 | 第33-34页 |
(六)培育现代公民社会 | 第34-36页 |
1.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,为公民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| 第34页 |
2.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民参与的主动性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