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6-20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8-20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0-2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4.3 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1.5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3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建筑施工碳排放因子简介 | 第24-31页 |
2.1 碳排放因子相关概念阐述 | 第24-26页 |
2.2 建筑施工碳源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2.1 碳源范围界定 | 第26页 |
2.2.2 碳源类型界定 | 第26-3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建筑施工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研究 | 第31-74页 |
3.1 国内外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31-59页 |
3.1.1 国外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32-43页 |
3.1.2 国内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43-59页 |
3.2 建筑施工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计算依据及方法 | 第59-69页 |
3.2.1 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计算依据 | 第59-60页 |
3.2.2 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与技术路径 | 第60-69页 |
3.3 建筑施工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 | 第69-71页 |
3.3.1 基于燃料热值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 | 第69-70页 |
3.3.2 基于燃料质量或体积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 | 第70-71页 |
3.4 建筑施工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| 第71-7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建筑施工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研究 | 第74-111页 |
4.1 国内外电力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74-85页 |
4.1.1 国外电力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74-80页 |
4.1.2 国内电力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80-85页 |
4.2 建筑施工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依据及方法 | 第85-88页 |
4.2.1 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依据 | 第85-87页 |
4.2.2 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与技术路径 | 第87-88页 |
4.3 建筑施工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 | 第88-93页 |
4.4 建筑施工电力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| 第93-107页 |
4.4.1 电力碳排放因子动态数据库编制示例 | 第98-105页 |
4.4.2 电力碳排放因子(省级、区域)结果汇总 | 第105-10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7-111页 |
4.5.1 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结果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4.5.2 省级电网碳排放因子结果分析 | 第109-111页 |
第五章 建筑施工人工、材料碳排放因子研究 | 第111-120页 |
5.1 建筑施工人工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 | 第111-114页 |
5.2 建筑施工人工碳排放因子研究内容 | 第114-116页 |
5.2.1 建筑施工人工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| 第114页 |
5.2.2 建筑施工人工碳排放因子研究方法 | 第114-115页 |
5.2.3 建筑施工人工碳排放因子研究手段 | 第115-116页 |
5.3 建筑施工材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 | 第116-118页 |
5.3.1 国外材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116-117页 |
5.3.2 国内材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机构与成果分析 | 第117-118页 |
5.4 建筑施工材料碳排放因子研究方法 | 第118-11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20-122页 |
结论 | 第120页 |
展望 | 第120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