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概述 | 第11-18页 |
一、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1-12页 |
二、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6页 |
(一) 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 | 第12-13页 |
(二) 生态哲学 | 第13-14页 |
(三) 系统论 | 第14-15页 |
(四) 公平正义理论 | 第15-16页 |
三、基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湿地保护理念更新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4页 |
一、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法规概述 | 第18-19页 |
(一) 加入《湿地公约》前我国有关湿地管理的法律规定 | 第18页 |
(二) 加入《湿地公约》后我国有关湿地管理的法律规定 | 第18-19页 |
二、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4页 |
(一) 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化的困境 | 第19-20页 |
(二) 现行法倚重行政强制机制,难以克服其局限性 | 第20-21页 |
(三) 市场调整机制失灵 | 第21页 |
(四) 社会调整机制欠缺制度保障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外国法借鉴 | 第24-30页 |
一、美国湿地保护主要法律制度 | 第24-25页 |
(一) 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| 第24页 |
(二) 湿地补偿制度 | 第24-25页 |
二、英国湿地保护主要法律制度 | 第25-26页 |
(一) 自然保护区制度 | 第25-26页 |
(二) 公共购买制度 | 第26页 |
(三) 湿地管理协议制度 | 第26页 |
三、韩国湿地保护主要法律制度 | 第26-28页 |
(一) 湿地政策与湿地法律同步发展 | 第26-27页 |
(二) 多样化的公众参与 | 第27页 |
(三) 发展生态旅游 | 第27-28页 |
四、国外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8-30页 |
(一) 保护为主,利用为辅 | 第28页 |
(二) 以市场手段实现湿地管理的目标 | 第28页 |
(三) 重视公众参与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完善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| 第30-44页 |
一、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律规范转化 | 第30-34页 |
(一) 立法宗旨和目的 | 第30-31页 |
(二) 明确个人权利和责任 | 第31页 |
(三) 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机构设置 | 第31-32页 |
(四) 湿地调查、监测、评价 | 第32-33页 |
(五) 湿地生态功能区划 | 第33页 |
(六) 法律责任追究和争议处理 | 第33-34页 |
二、注重行政指导机制的运用 | 第34-35页 |
三、运用经济激励法律手段,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| 第35-40页 |
(一) 积极发展湿地环保产业 | 第36-38页 |
(二) 构建湿地补偿制度 | 第38-40页 |
四、完善湿地公众参与制度,充分发挥社会调整机制作用 | 第40-44页 |
(一) 赋予公众湿地保护“参与权”,实现参与“法制化” | 第40-41页 |
(二) 加强湿地信息公开,确保公众及时参与 | 第41页 |
(三) 制定科学的代表遴选机制与参与规则 | 第41页 |
(四) 提供信息网络技术支持,确保公众参与 | 第41-42页 |
(五) 构建湿地协议保护制度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谢辞 | 第48-49页 |
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