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:早期近端胃癌与远端胃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差异 | 第11-33页 |
1、引言 | 第11页 |
2、材料与方法 | 第11-15页 |
3、结果 | 第15-20页 |
4、分析与讨论 | 第20-23页 |
5、结论 | 第23-28页 |
6、参考文献 | 第28-33页 |
第二部分:早期近端胃癌临床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| 第33-53页 |
1、引言 | 第33-34页 |
2、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3、结果 | 第36-38页 |
4、分析与讨论 | 第38-41页 |
5、结论 | 第41-47页 |
6、参考文献 | 第47-53页 |
第三部分: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早癌治疗策略评分模型 | 第53-73页 |
1、引言 | 第53-54页 |
2、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3、结果 | 第56-58页 |
4、分析与讨论 | 第58-63页 |
5、结论 | 第63-70页 |
6、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文献综述:我国胃食管交界部癌主要源于近端胃贲门部 | 第73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8页 |
附录一 2010版WHO胃癌病理学类型定义 | 第88-91页 |
附录二 博士期间从事的基础研究课题:泮托拉唑下调ATP6V1A抑制自噬增强胃腺癌SGC7901细胞化疗敏感性 | 第91-11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91-9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2-93页 |
1、引言 | 第93-97页 |
2、材料与研究方法 | 第97-101页 |
3、结果 | 第101-108页 |
4、讨论 | 第108-110页 |
5、结论 | 第110页 |
6、参考文献 | 第110-11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