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种典型根茎型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2页 |
·植物的繁殖 | 第8-9页 |
·植物的繁殖方式 | 第8页 |
·研究草原植物繁殖的意义 | 第8-9页 |
·根茎型禾草繁殖特性的研究进展 | 第9-12页 |
·研究根茎型禾草的重要意义 | 第9页 |
·根茎型禾草生长格局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·根茎型禾草的营养繁殖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根茎型禾草的有性繁殖研究 | 第11页 |
·根茎型禾草繁殖对策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12页 |
2 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3 内蒙古草地多年生植物营养繁殖方式研究 | 第14-23页 |
·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4-22页 |
·内蒙古地区植物的主要营养繁殖方式 | 第14-16页 |
·实地调查植物营养繁殖类型分类 | 第16-19页 |
·各营养繁殖类型特征 | 第19-21页 |
·根蘖和根茎的判别鉴定 | 第21-22页 |
·讨论 | 第22-23页 |
4 根茎型禾草生长格局的研究 | 第23-30页 |
·试验区概况 | 第23-2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4页 |
·根茎发生方式的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·根茎生长格局的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根茎型禾草根茎发生方式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七种根茎型植物生长格局的一般描述 | 第25-27页 |
·七种根茎型植物生长格局的数量特征 | 第27-29页 |
·讨论 | 第29-30页 |
5 根茎型禾草营养繁殖能力的研究 | 第30-3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0页 |
·自然条件下根茎型禾草营养繁殖能力的研究 | 第30页 |
·根茎型禾草营养繁殖能力的可塑性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三种根茎型禾草自然条件下的分株能力 | 第30-32页 |
·切断根茎对三种根茎型禾草营养生长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4页 |
6 根茎型植物有性繁殖特性的研究 | 第34-3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种子生产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白草结实率研究 | 第34-35页 |
·萌发率及幼苗成活率的研究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9页 |
·根茎型禾草的种子生产 | 第35-36页 |
·白草结实特性的研究 | 第36-38页 |
·根茎型禾草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页 |
7 讨论与结论 | 第39-42页 |
·根茎型禾草繁殖对策讨论 | 第39-40页 |
·结论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