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山区洪沟道特征及预警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7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8-14页 |
1.3.1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 | 第8-9页 |
1.3.2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 | 第9-12页 |
1.3.3 山洪预警方法 | 第12-14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4-17页 |
2.1 北京山区概况 | 第14-15页 |
2.1.1 地形地质 | 第14页 |
2.1.2 气象水文 | 第14-15页 |
2.1.3 植被土壤 | 第15页 |
2.2 典型小流域概况 | 第15-17页 |
2.2.1 漫水河站以上流域 | 第16页 |
2.2.2 蛇鱼川小流域 | 第16-17页 |
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3.1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页 |
3.1.1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征分析 | 第17页 |
3.1.2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技术研究 | 第17页 |
3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4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征分析 | 第18-28页 |
4.1 山洪沟道特征指标及其获取 | 第18-20页 |
4.1.1 沟道获取 | 第18-19页 |
4.1.2 山洪沟道属性指标 | 第19页 |
4.1.3 指标获取 | 第19-20页 |
4.2 山洪沟道特征指标分析 | 第20-28页 |
4.2.1 流域面积 | 第20-21页 |
4.2.2 沟长 | 第21-22页 |
4.2.3 沟道比降 | 第22-23页 |
4.2.4 流域形状系数 | 第23-24页 |
4.2.5 地形起伏度 | 第24-25页 |
4.2.6 坡度 | 第25-26页 |
4.2.7 植被覆盖度 | 第26-28页 |
5 北京山区山洪危险度评价 | 第28-34页 |
5.1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28页 |
5.2 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28-30页 |
5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30-34页 |
6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构建及检验 | 第34-45页 |
6.1 模型构建 | 第34-40页 |
6.1.1 模型简介 | 第34-35页 |
6.1.2 产流模型 | 第35-37页 |
6.1.3 汇流模型 | 第37-40页 |
6.1.4 安全流量 | 第40页 |
6.2 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验证 | 第40-45页 |
6.2.1 数据获取 | 第40页 |
6.2.2 洪水评价标准 | 第40-41页 |
6.2.3 验证结果 | 第41-45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7.1 结论 | 第45页 |
7.2 讨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附表 北京山区山洪沟道属性指标表 | 第49-5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8-59页 |
第一导师简介 | 第59-60页 |
第二导师简介 | 第60-61页 |
获得成果目录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