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山东莱州府社会经济初探(1368-1840)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(一)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7页 |
(二)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(三)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| 第9-11页 |
一、明清山东莱州府概况 | 第11-14页 |
(一)自然地理环境 | 第11-12页 |
(二)行政建制 | 第12页 |
(三)人口数量 | 第12-14页 |
二、明清山东莱州府农业 | 第14-24页 |
(一)土地情况 | 第14页 |
(二)农业赋税 | 第14-18页 |
(三)农业生产 | 第18-24页 |
1.明代莱州府作物品种 | 第18-19页 |
2.明代莱州府地力 | 第19-20页 |
3.明代莱州府熟制 | 第20页 |
4.清代莱州府粮食作物品种 | 第20-21页 |
5.清代莱州府熟制 | 第21-22页 |
6.明清莱州府渔业、畜牧业 | 第22-24页 |
三、明清山东莱州府手工业 | 第24-32页 |
(一)盐业 | 第24-27页 |
(二)采矿业 | 第27-28页 |
1.金矿 | 第27-28页 |
2.铅矿 | 第28页 |
3.银矿 | 第28页 |
4.其他矿藏 | 第28页 |
(三)丝织业 | 第28-29页 |
(四)石头雕刻业 | 第29-30页 |
(五)编织业 | 第30-31页 |
(六)其他手工业 | 第31-32页 |
四、明清山东莱州府商业 | 第32-44页 |
(一)商业征税 | 第32-34页 |
1.明代万历年间征税部门从税课司变为行 | 第32页 |
2.货币 | 第32页 |
3.明清商业税 | 第32-34页 |
(二)商业中心与明清国内陆上商业 | 第34-37页 |
1.潍县 | 第34-35页 |
2.胶州 | 第35页 |
3.昌邑 | 第35-36页 |
4.明清基层市场——集市的发展 | 第36-37页 |
(三)明清国内海上商业 | 第37-40页 |
1.明代莱州府国内海上商业受限颇多 | 第37-38页 |
2.明清莱州府渤海沿岸州县国内海上商业的特殊境遇 | 第38页 |
3.清代莱州府国内海上商业 | 第38-40页 |
(四)明清对外海上商业 | 第40-41页 |
(五)商品的变化 | 第41-44页 |
1.明清商品粮输入输出的变化 | 第41-42页 |
2.商品粮中的大豆 | 第42-43页 |
3.从外来棉布到本地棉布 | 第43页 |
4.清代莱州府山茧绸的兴起与外销 | 第43页 |
5.其他商品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