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兴安岭北段牙克石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及地质意义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工作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2.1 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0页 |
1.2.2 工作区交通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3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牙克石地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5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5.2 拟解决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6 课题来源及论文工作量 | 第17-18页 |
1.6.1 课题来源 | 第17页 |
1.6.2 论文工作量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8-29页 |
2.1 区域构造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2 地层概况 | 第19-23页 |
2.2.1 前中生代地层概况 | 第20-22页 |
2.2.2 中生代以来地层概况 | 第22-23页 |
2.3 岩浆岩概况 | 第23-28页 |
2.3.1 侵入岩概况 | 第23-27页 |
2.3.2 火山岩概况 | 第27-28页 |
2.4 矿产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花岗岩类地质特征 | 第29-37页 |
3.1 花岗岩岩体地质特征 | 第30-33页 |
3.2 花岗岩类岩相学特征 | 第33-37页 |
第4章 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7-51页 |
4.1 主量元素 | 第37-48页 |
4.2 稀土微量元素 | 第48-51页 |
第5章 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及期次划分 | 第51-72页 |
5.1 定年方法的选择及测试单位 | 第51-52页 |
5.2 花岗岩类锆石U-Pb年代学 | 第52-72页 |
5.2.2 花岗闪长岩类 | 第63-69页 |
5.2.3 二长花岗岩类 | 第69-72页 |
第6章 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环境 | 第72-83页 |
6.1 花岗岩类成因 | 第72-77页 |
6.1.1 花岗岩成因类型 | 第72-73页 |
6.1.2 花岗岩类形成温度 | 第73-77页 |
6.2 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| 第77-83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附录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