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货币论文--中国货币论文--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

常备借贷便利在利率走廊调控机制构建中的效果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2章 常备借贷便利与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理论分析第17-28页
    2.1 常备借贷便利相关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常备借贷便利的界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常做备借贷便利的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常备借贷便利的传导机制第18页
    2.2 利率调控机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经济体的利率调控机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我国利率调控机制的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利率走廊的发展及优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所依托的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利率走廊的上限和下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运行机理第24-26页
    2.4 基于利率走廊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传导机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银行信贷渠道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其他传导效应第26-28页
第3章 我国央行对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探索第28-33页
    3.1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利率调控机制的调整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央银行面临的挑战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货币政策的创新与利率走廊的探索第29页
    3.2 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现实描述第29-30页
    3.3 我国市场利率波动的现实描述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市场利率的整体趋势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Garch模型的波动分析第31-33页
第4章 利率走廊调控机制构建中常备借贷便利的效果实证检验第33-39页
    4.1 基于类似事件研究法的实证检验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方法的选定与依据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的构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4.2 基于传导机制的SVAR模型检验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相关数据的选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相关数据的预处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SVAR模型的构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SVAR模型的识别及稳定性检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第37-39页
第5章 政策建议第39-41页
结论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5页
致谢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越南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FDI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--基于行业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