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模型兔肺气肿的影响
| 缩略词 | 第5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13-14页 |
| 1 实验用动物 | 第13页 |
| 2 实验试剂及材料 | 第13页 |
| 3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13-14页 |
| 实验方法 | 第14-19页 |
| 1 新西兰兔肺气肿模型的制作 | 第14-17页 |
| 1.1 实验动物饲养及分组 | 第14页 |
| 1.2 弹性蛋白酶溶液的配置 | 第14页 |
| 1.3 弹性蛋白酶的雾化吸入 | 第14页 |
| 1.4 造模时间 | 第14页 |
| 1.5 肺气肿模型鉴定指标 | 第14-17页 |
| 1.5.1 外周血采集及血常规检测 | 第14页 |
| 1.5.2 末梢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定 | 第14-15页 |
| 1.5.3 肺容积测定 | 第15页 |
| 1.5.4 模型兔肺组织标本的制备和HE染色 | 第15-17页 |
| 2 G-CSF的注射及抗氧化处理 | 第17-18页 |
| 2.1 模型兔实验分组 | 第17页 |
| 2.2 G-CSF注射及抗氧化方案 | 第17页 |
| 2.3 外周血造血祖细胞检测 | 第17页 |
| 2.4 末梢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定 | 第17页 |
| 2.5 肺部双源CT扫描及肺容积测定 | 第17页 |
| 2.6 肺组织病理标本及半定量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3 统计学处理 | 第18-19页 |
| 实验结果 | 第19-29页 |
| 1 各组动物一般情况 | 第19页 |
| 2 肺气肿模型鉴定 | 第19-22页 |
| 2.1 外周血常规检测 | 第19页 |
| 2.2 末梢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定 | 第19-20页 |
| 2.3 肺容积测定 | 第20-21页 |
| 2.4 肺部大体标本及病理观察 | 第21-22页 |
| 2.4.1 大体标本肉眼所见 | 第21页 |
| 2.4.2 肺组织HE染色切片 | 第21-22页 |
| 3 各阶段观察指标 | 第22-26页 |
| 3.1 外周血WBC及HPC检测 | 第22页 |
| 3.2 末梢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定 | 第22-24页 |
| 3.3 模型组肺容积测定 | 第24-25页 |
| 3.4 肺容积与WBC、HPC数量关系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4 肺部大体标本及病理观察 | 第26-29页 |
| 4.1 肺组织肉眼观 | 第26-28页 |
| 4.2 肺组织病理标本半定量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讨论 | 第29-36页 |
| 结论 | 第36页 |
|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36-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| 综述 | 第40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