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47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4页 |
1.2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| 第14-20页 |
1.2.1 超级电容器的历史 | 第14页 |
1.2.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| 第14-16页 |
1.2.3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| 第16页 |
1.2.4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| 第16-18页 |
1.2.5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| 第18-19页 |
1.2.6 超级电容器性能影响因素 | 第19-20页 |
1.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0-30页 |
1.3.1 碳材料 | 第20-24页 |
1.3.2 金属(氢)氧化物 | 第24-28页 |
1.3.3 导电聚合物 | 第28-30页 |
1.4 本论文所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30-34页 |
1.4.1 γ-Bi_2MoO_6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30-31页 |
1.4.2 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31-32页 |
1.4.3 Bi_2WO_6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32-33页 |
1.4.4 BiOCl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33-34页 |
1.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34-35页 |
1.5.1 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34-35页 |
1.5.2 选题的研究内容 | 第35页 |
1.6 参考文献 | 第35-47页 |
2 γ-Bi_2MoO_6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7-65页 |
2.1 引言 | 第47-4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8-53页 |
2.2.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| 第48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48页 |
2.2.3 γ-Bi_2MoO_6纳米卷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2.2.4 电化学测试 | 第49-51页 |
2.2.5 表征测试 | 第51-5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60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| 第53页 |
2.3.2 形貌分析 | 第53-55页 |
2.3.3 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55-56页 |
2.3.4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6-6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0页 |
2.5 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3 水相制备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与Bi_2MoO_6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65-82页 |
3.1 引言 | 第65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5-68页 |
3.2.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| 第65-66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66页 |
3.2.3 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与Bi_2MoO_6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66页 |
3.2.4 电化学测试 | 第66-67页 |
3.2.5 表征测试 | 第67-6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7页 |
3.3.1 X-射线衍射图谱 | 第68页 |
3.3.2 形貌分析 | 第68-70页 |
3.3.3 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70-71页 |
3.3.4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3.3.5 不同的反映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3.3.6 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与Bi_2MoO_6的形成机理分析 | 第73-74页 |
3.3.7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74-7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3.5 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4 Bi_2MoO_6/Bi_2WO_6、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/Bi_(3.84)W_(0.16)O_(6.24)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82-100页 |
4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3-85页 |
4.2.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| 第83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83页 |
4.2.3 Bi_2MoO_6/Bi_2WO_6、Bi_(3.64)Mo_(0.36)O_(6.55)/Bi_(3.84)W_(0.16)O_(6.24)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83-84页 |
4.2.4 电化学测试 | 第84页 |
4.2.5 表征测试 | 第84-8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5-94页 |
4.3.1 X-射线衍射图谱 | 第85页 |
4.3.2 形貌分析 | 第85-87页 |
4.3.3 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87-90页 |
4.3.4 Bi_(3.84)W(_0.16)O_(6.24)与 Bi_2WO_6 的形成机理分析 | 第90页 |
4.3.5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90-9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4.5 参考文献 | 第95-100页 |
5 Bi_2MoO_6/BiOCl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100-122页 |
5.1 引言 | 第100-101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01-103页 |
5.2.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| 第101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101-102页 |
5.2.3 Bi_2MoO_6/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102页 |
5.2.4 电化学测试 | 第102-103页 |
5.2.5 表征测试 | 第10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3-115页 |
5.3.1 X-射线衍射图谱及拉曼光谱分析 | 第103-104页 |
5.3.2 形貌分析 | 第104-106页 |
5.3.3 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5.3.4 延长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5.3.5 Bi_2MoO_6/BiOCl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| 第108-110页 |
5.3.6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110-11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5页 |
5.5 参考文献 | 第115-122页 |
结论 | 第122-125页 |
本论文的总结 | 第122-124页 |
本论文的创新性 | 第124页 |
展望 | 第124-125页 |
附录 | 第125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