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论文--压缩机、压气机论文

基于频率和相位的叶轮机械内流多因素耦合干涉效应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符号说明第20-22页
第1章 绪论第22-3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-24页
    1.2 已有相关研究总结第2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革新历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尾迹的研究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转静干涉耦合叠加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非定常流动分解第33-36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-38页
第2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仿真软件介绍第38-51页
    2.1 数值模拟方法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流动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空间离散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时间离散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3 非定常计算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网格划分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 近壁面网格尺度的确定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 网格拓扑结构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3 网格质量检查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边界条件设定第48页
    2.2 CFD数据后处理第48-50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3章 叶片尾迹抖动行为及相应驱动机理第51-80页
    3.1 压气机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可行性评估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模型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值方法介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计算网格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求解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3 边界条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第54-55页
    3.2 上游叶片驱动下游叶片尾迹抖动机理第5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建立说明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计算方法简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出.静叶尾迹形态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静叶尾迹抖动频谱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影响静叶尾迹抖动形态机理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抑制静叶尾迹抖动行为机理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3.3 下游叶片势流驱动上游叶片尾迹抖动机理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型说明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计算方法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动叶尾迹抖动形态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尾迹抖动强度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动叶尾迹抖动驱动机理分析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动叶出.气流角变化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4章 上下游叶轮耦合驱动中间叶排尾迹抖动第80-120页
    4.1 压气机模型第80页
    4.2 数值方法介绍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计算网格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计算方法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边界条件第83页
    4.3 计算结果验证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介绍第83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计算结果验证第87-89页
    4.4 耦合叠加分析第89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静叶尾迹抖动行为特征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静叶尾迹抖动机理验证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干涉频率对静叶尾迹抖动行为的影响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静叶尾迹抖动幅值特性分析第99-104页
    4.5 基于波形分解法研究叶片尾迹抖动行为第10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模型介绍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影响因素耦合叠加数学模型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异频干涉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3.1 异频转/静/转模型(R12-S18-R9)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3.2 静/转模型 (R12-S18)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3.3 影响因素分离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同频干涉第110-1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4.1 同频转/静/转模型(R12-S18-R12)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4.2 静叶尾迹抖动周期特性研究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4.3 叠加相位对叠加效应的影响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5.4.4 动叶间干涉对静叶尾迹抖动幅值影响第116-11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18-120页
第5章 波形分解法在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研究中的应用及拓展第120-152页
    5.1 数据处理第120-121页
    5.2 波形分解法在静叶表面压力分布研究中的应用第121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异频干涉第121-1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1 异频转/静/转模型中静叶表面压力非定常变化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2 转/静模型(Config2, R12-S18)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3 压力时域波形分解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同频干涉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1 同频转/静/转模型(Config3, R12-S18-R12)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2 时序位置对静叶表面非定常压力影响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3 叠加相位分析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.4 同步度分析第133-134页
    5.3 模型分解法验证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验证工作涉及模型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相位差分析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结果对比第137-138页
    5.4 波形分解法的进一步拓展第138-1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静/转模型(Config4, S18-R9)第138-1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动-动干涉诱发的非定常流动变化对压力波动影响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静/转修改模型(Config5, S18-R12)第144-1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动叶间同频干涉诱发的非定常流动变化对静叶表面压力影响第146页
    5.5 影响因素分解法应用示例第146-15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问题的提出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叠加公式建立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相对叠加相位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动-动干涉对中间静叶表面非定常压力波动影响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多因素综合分析第150-151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51-152页
第6章 基于叠加相位变化分析废气增压系统中的时序效应第152-166页
    6.1 模型介绍第153-154页
    6.2 数值方法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计算网格介绍第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边界条件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求解方法介绍第156页
    6.3 数值验证第156-157页
    6.4 时序效应第157-159页
    6.5 离心叶轮进气分布第159-160页
    6.6 叠加效应第160-163页
    6.7 时序效应机理第163-164页
    6.8 总结第164-166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66-169页
    7.1 全文工作总结第166-167页
    7.2 全文主要创新点第167-168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168-169页
参考文献第169-17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178-182页
专利第182-183页
获奖情况第183-184页
参与科研项目第184-185页
致谢第185-187页
作者简介第187页

论文共1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铌酸钾钠基材料压电和介电调谐性能研究
下一篇:纳米含能材料的静电喷雾法制备与燃烧特性表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