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1.1 高铁时代的来临 | 第14-15页 |
1.1.2 中小城市高铁站片区的建设热潮 | 第15页 |
1.1.3 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规划建设面临的困境 | 第15-16页 |
1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1.2.1 中小城市 | 第16页 |
1.2.2 郊区型高铁站 | 第16页 |
1.2.3 高铁站片区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关键问题 | 第18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18-20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5.2 研究框架 | 第20页 |
1.6 本文的预期突破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及案例研究 | 第22-39页 |
2.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2-27页 |
2.1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22-25页 |
2.1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5-27页 |
2.1.3 相关研究述评 | 第27页 |
2.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| 第27-31页 |
2.2.1 TOD理论 | 第27-29页 |
2.2.2 ROD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2.3 触媒理论 | 第30-31页 |
2.3 国外实践研究 | 第31-38页 |
2.3.1 案例选取标准 | 第31页 |
2.3.2 德国卡塞尔站 | 第31-32页 |
2.3.3 欧洲里尔站 | 第32-35页 |
2.3.4 日本挂川站 | 第35-36页 |
2.3.5 案例比较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.6 国外案例经验总结及局限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片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总结 | 第39-50页 |
3.1 高铁站对中小城市影响 | 第39-42页 |
3.1.1 高铁站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1.2 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对其周边影响研究 | 第41-42页 |
3.2 京沪武广沿线站点片区调研 | 第42-46页 |
3.2.1 调研标准 | 第42-43页 |
3.2.2 京沪武广沿线典型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片区调研 | 第43-46页 |
3.3 国内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片区建设存在问题 | 第46-48页 |
3.3.1 功能定位脱离区域城市背景 | 第47页 |
3.3.2 土地利用比例失衡 | 第47页 |
3.3.3 公共设施开发时序滞后 | 第47-48页 |
3.3.4 土地价值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矛盾 | 第48页 |
3.4 相关思考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片区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7页 |
4.1 功能定位 | 第50-53页 |
4.1.1 高铁站点自身的功能 | 第50-51页 |
4.1.2 区域经济以及城市特色产业资源 | 第51-52页 |
4.1.3 高铁站与主城区的区位关系 | 第52页 |
4.1.4 高铁站所处的自然环境 | 第52-53页 |
4.2 用地布局 | 第53-54页 |
4.2.1 城市总体规划与高铁站片区用地关系 | 第53页 |
4.2.2 政治力量与公共政策支持 | 第53-54页 |
4.3 产业发展 | 第54-56页 |
4.3.1 高铁站区外部产业环境 | 第54-55页 |
4.3.2 沿线高铁站区产业定位及产业扶持政策 | 第55页 |
4.3.3 高铁站区自身条件 | 第55-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片区规划策略研究 | 第57-68页 |
5.1 功能定位策略 | 第57-60页 |
5.1.1 差异化功能定位 | 第57-59页 |
5.1.2 复合化功能定位 | 第59-60页 |
5.2 用地布局策略 | 第60-65页 |
5.2.1 布局原则 | 第60页 |
5.2.2 用地类型选择 | 第60-62页 |
5.2.3 圈层布局策略 | 第62-63页 |
5.2.4 分区控制开发强度 | 第63-64页 |
5.2.5“交通-产业-人口-房地产”开发时序 | 第64-65页 |
5.3 产业发展策略 | 第65-67页 |
5.3.1 发展原则 | 第65-66页 |
5.3.2 产业选择 | 第66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实证研究——宿州东站片区规划策略研究 | 第68-85页 |
6.1 项目背景分析 | 第68-71页 |
6.1.1 京沪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影响 | 第68-70页 |
6.1.2 宿州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| 第70-71页 |
6.2 宿州东站片区项目概况 | 第71-74页 |
6.2.1 区位条件分析 | 第71页 |
6.2.2 规划范围 | 第71页 |
6.2.3 现状自然条件 | 第71-72页 |
6.2.4 上位规划分析 | 第72页 |
6.2.5 宿州东站建设现状调研 | 第72-74页 |
6.3 宿州东站功能定位研究 | 第74-75页 |
6.3.1 产业特色型主导定位 | 第74-75页 |
6.3.2 复合化功能定位 | 第75页 |
6.4 宿州东站片区用地布局研究 | 第75-77页 |
6.4.1 布局原则 | 第75页 |
6.4.2 用地类型选择 | 第75-76页 |
6.4.3 圈层布局 | 第76-77页 |
6.4.4 开发强度分区控制 | 第77页 |
6.4.5 开发时序 | 第77页 |
6.5 宿州东站片区产业发展研究 | 第77-84页 |
6.5.1 产业发展原则 | 第78页 |
6.5.2 产业选择类型 | 第78-82页 |
6.5.3 宿州东站片区产业选择与细分 | 第82-84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8页 |
7.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85-86页 |
7.2 不足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