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宽带雷达多信号分析与处理实现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1.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雷达信号脉内分析算法 | 第13-40页 |
| 2.1 概述 | 第13页 |
| 2.2 同时到达多雷达信号分离 | 第13-16页 |
| 2.2.1 同时到达多雷达信号 | 第13-15页 |
| 2.2.2 时域重叠且频域不重叠多信号分离 | 第15-16页 |
| 2.2.3 仿真实验分析 | 第16页 |
| 2.3 雷达信号特征分析 | 第16-22页 |
| 2.3.1 基于多重相位差分的瞬时频率算法 | 第16-18页 |
| 2.3.2 瞬时频率特征分析 | 第18-22页 |
| 2.4 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类型识别 | 第22-27页 |
| 2.4.1 信号 3dB带宽计算 | 第22页 |
| 2.4.2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| 第22-23页 |
| 2.4.3 瞬时频率直方图统计 | 第23-24页 |
| 2.4.4 调制类型识别流程 | 第24-25页 |
| 2.4.5 仿真实验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2.5 雷达信号脉内参数估计算法 | 第27-39页 |
| 2.5.1 改进的傅立叶系数插值迭代频率估计算法 | 第27-32页 |
| 2.5.2 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 | 第32-35页 |
| 2.5.3 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| 第35-37页 |
| 2.5.4 频率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| 第37-39页 |
| 2.6 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三章 雷达信号分选算法 | 第40-56页 |
| 3.1 概述 | 第40页 |
| 3.2 雷达信号分选参数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3.2.1 雷达信号脉内参数 | 第41-42页 |
| 3.2.2 雷达信号脉间参数 | 第42-43页 |
| 3.3 雷达信号预分选 | 第43-44页 |
| 3.3.1 已知雷达信号预分选 | 第43页 |
| 3.3.2 未知雷达信号预分选 | 第43-44页 |
| 3.4 雷达信号主分选算法 | 第44-48页 |
| 3.4.1 PRI变换算法 | 第44-46页 |
| 3.4.2 序列差直方图算法 | 第46-47页 |
| 3.4.3 脉冲序列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3.5 频率捷变雷达的信号分选 | 第48-55页 |
| 3.5.1 基于时差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| 第48-51页 |
| 3.5.2 频率捷变雷达的时差分选步骤 | 第51-53页 |
| 3.5.3 仿真实验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3.6 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章 雷达信号脉内分析与分选实现 | 第56-72页 |
| 4.1 概述 | 第56页 |
| 4.2 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系统 | 第56-59页 |
| 4.2.1 硬件平台 | 第56-57页 |
| 4.2.2 上位机GUI界面 | 第57-59页 |
| 4.3 雷达侦察信号处理关键算法实现 | 第59-65页 |
| 4.3.1 信号截断的实现 | 第59-61页 |
| 4.3.2 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 | 第61-63页 |
| 4.3.3 TMS320C6701外部存储器接口 | 第63-65页 |
| 4.4 雷达信号侦察系统测试 | 第65-71页 |
| 4.4.1 测试平台 | 第65-66页 |
| 4.4.2 测试结果 | 第66-71页 |
| 4.5 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5.1 本文总结 | 第72页 |
| 5.2 未来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