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拉曼散射简介 | 第12-16页 |
1.1.1 拉曼散射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| 第12-13页 |
1.1.2 拉曼散射的产生机制 | 第13-14页 |
1.1.3 拉曼散射的特点和优点 | 第14-15页 |
1.1.4 拉曼散射的衍生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简介 | 第16-22页 |
1.2.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1.2.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机理 | 第17-18页 |
1.2.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优点与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2.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| 第19-22页 |
1.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 | 第22-27页 |
1.3.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2 柔性SERS基底 | 第24-27页 |
1.4 福美双及其检测方法概述 | 第27-28页 |
1.4.1 福美双的理化性质、毒性危害和检测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4.2 福美双的SERS技术检测研究进展 | 第28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1.5.1 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8-29页 |
1.5.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基于模板法制备柔性PDMS SERS芯片及其SERS活性研究 | 第30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4页 |
2.2.1 实验材料及试剂 | 第31页 |
2.2.2 仪器装置 | 第31-32页 |
2.2.3 芯片的制备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2.4 PDMS-Ag SERS活性芯片的表征方法 | 第33页 |
2.2.5 PDMS-Ag SERS芯片的活性测试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4页 |
2.3.1 PDMS-Ag SERS活性芯片的表征 | 第34-38页 |
2.3.2 PDMS-Ag SERS芯片的活性测试 | 第38-4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纳米墙的SERS基底及其SERS活性研究 | 第46-58页 |
3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7-49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47页 |
3.2.2 仪器装置 | 第47页 |
3.2.3 基底的制备方法 | 第47-48页 |
3.2.4 基底的表征方法 | 第48页 |
3.2.5 基底的活性测试 | 第48-49页 |
3.3 结果和讨论 | 第49-57页 |
3.3.1 GNWs基底的FESEM表征 | 第49-50页 |
3.3.2 GNWs-Ag SERS活性基底的FESEM表征及EDS能谱 | 第50-52页 |
3.3.3 GNWs-Ag基底的SERS活性 | 第52-5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四章 福美双的SERS检测研究 | 第58-70页 |
4.1 引言 | 第58-5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9-60页 |
4.2.1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59页 |
4.2.2 实验仪器装置 | 第59页 |
4.2.3 福美双固体粉末的拉曼检测 | 第59页 |
4.2.4 福美双的SERS检测研究 | 第59-6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8页 |
4.3.1 福美双的拉曼光谱 | 第60-61页 |
4.3.2 福美双的SERS光谱 | 第61-63页 |
4.3.3 M-structure PDMS-Ag SERS芯片的福美双的检测研究 | 第63-66页 |
4.3.4 GNWs-Ag SERS基底的福美双的检测研究 | 第66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