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特色 | 第15-16页 |
1.6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6-20页 |
1.6.1 博弈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6.2 国内外联合体总包管理模式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6.3 联合体总包管理内部收益分配研究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联合体总包管理模式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1 建设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2 联合体的法律特征 | 第22-23页 |
2.3 联合体的组织形式 | 第23页 |
2.4 联合体成员权利义务 | 第23页 |
2.5 联合体总包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5.1 联合体总承包的优越性 | 第23-24页 |
2.5.2 联合体总承包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总分包商联盟的博弈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1 博弈论简介 | 第25-26页 |
3.1.1 博弈论定义 | 第25页 |
3.1.2 博弈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3.1.3 博弈论分析的基本要素 | 第26页 |
3.2 一次合作博弈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1 博弈模型 | 第26-27页 |
3.2.2 博弈模型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重复合作博弈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1 重复合作博弈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3.2 重复合作博弈模型分析 | 第29页 |
3.4 小结 | 第29页 |
第4章 联合体合作博弈分析 | 第29-38页 |
4.1 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商博弈问题分析 | 第29-31页 |
4.1.1 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商工程索赔博弈模型建立 | 第30-31页 |
4.1.2 博弈模型分析 | 第31页 |
4.2 联合体内部博弈关系 | 第31-32页 |
4.3 定性分析影响联合体收益分配的关键因素 | 第32-33页 |
4.3.1 基本假设 | 第32页 |
4.3.2 建立收益分配基本模型 | 第32页 |
4.3.3 影响联合体收益分配的关键因素定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4 定量研究一次性合作联合体收益分配 | 第33-35页 |
4.4.1 基本定义与假设 | 第33-34页 |
4.4.1.1 联合体总承包合同价 | 第33页 |
4.4.1.2 联合体项目成本 | 第33-34页 |
4.4.2 联合体总承包收益分配模型 | 第34页 |
4.4.3 收益分配系数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4.5 重复性合作联合体收益分配博弈研究 | 第35-37页 |
4.6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联合体总包管理机制研究 | 第38-43页 |
5.1 信息共享机制 | 第38-39页 |
5.2 双方信任机制 | 第39页 |
5.3 激励约束机制 | 第39-41页 |
5.3.1 惩罚机制 | 第39-40页 |
5.3.2 约束机制 | 第40-41页 |
5.4 风险管理机制 | 第41页 |
5.5 冲突处理机制 | 第41-43页 |
第6章 工程实例分析 | 第43-51页 |
6.1 项目简介 | 第43页 |
6.2 联合体收益分配方案 | 第43-47页 |
6.2.1 责权关系划分 | 第43-44页 |
6.2.2 拟确定的初步收益分配方案 | 第44页 |
6.2.3 优化设计项目 | 第44-45页 |
6.2.4 效率成本系数预测 | 第45-46页 |
6.2.5 联合体预期收益分析 | 第46-47页 |
6.2.5.1 联合体个体利益最大化下的收益分配 | 第46页 |
6.2.5.2 联合体集体利益最大化下的收益分配 | 第46-47页 |
6.3 基于博弈理论的联合体内部收益分配方案 | 第47-49页 |
6.3.1 博弈模型 | 第47-48页 |
6.3.2 博弈模型分析 | 第48-49页 |
6.4 加入惩罚机制的联合体内部收益分配 | 第49-50页 |
6.5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7章 总结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