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创新与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11-19页 |
1.3.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2 GGDP核算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.3 绿色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3.4 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3.5 小结 | 第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1.6 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| 第20-22页 |
1.6.1 论文框架 | 第20-21页 |
1.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| 第22-26页 |
2.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2 绿色经济增长界定 | 第23-24页 |
2.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| 第26-42页 |
3.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6-29页 |
3.1.1 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1.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构成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3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| 第28-29页 |
3.2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| 第29-30页 |
3.3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| 第30-31页 |
3.3.1“全局”的概念 | 第30页 |
3.3.2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3.3 全局主成分分析的优点 | 第31页 |
3.4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| 第31-39页 |
3.4.1 数据标准化 | 第31-32页 |
3.4.2 相关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4.3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| 第33-34页 |
3.4.4 抽取主成分 | 第34页 |
3.4.5 主成分系数 | 第34-35页 |
3.4.6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| 第35-39页 |
3.5 聚类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区域GGDP核算 | 第42-53页 |
4.1 GGDP核算思路及应用 | 第42-43页 |
4.1.1 GGDP核算思路 | 第42页 |
4.1.2 国外GGDP核算应用 | 第42-43页 |
4.1.3 国内GGDP核算应用 | 第43页 |
4.2 区域GGDP核算内容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2.1 自然资源损耗成本核算 | 第43-44页 |
4.2.2 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核算 | 第44页 |
4.3 区域GGDP核算公式 | 第44-45页 |
4.4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| 第45-48页 |
4.4.1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 | 第45-46页 |
4.4.2 烟尘与工业粉尘排放数据处理 | 第46-48页 |
4.5 区域GGDP核算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| 第53-62页 |
5.1 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面板模型初步设定 | 第53页 |
5.2 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面板模型设定及检验 | 第53-58页 |
5.2.1 单位根检验 | 第53-54页 |
5.2.2 协整检验 | 第54-55页 |
5.2.3 固定随机效应检验 | 第55-56页 |
5.2.4 模型形式设定及检验 | 第56-58页 |
5.3 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面板模型估计 | 第58-61页 |
5.3.1 方程估计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3.2 面板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2页 |
6.2 不足 | 第62-63页 |
6.3 展望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