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区建设滞水削峰排水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| 第11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排水系统模型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管理措施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1.2.3 调蓄池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2 城市洪涝灾害加剧原因分析和当前解决的主要措施 | 第18-25页 |
2.1 洪涝灾害加剧原因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1.1 气候的原因 | 第18页 |
2.1.2 土壤性质和地形地势的原因 | 第18-19页 |
2.1.3 人类活动的原因 | 第19-21页 |
2.2 城市洪涝灾害解决的措施 | 第21-24页 |
2.2.1 绿色屋顶的建设 | 第22页 |
2.2.2 透水铺装的使用 | 第22-23页 |
2.2.3 植草沟的设置 | 第23页 |
2.2.4 雨水花园的运用 | 第23-24页 |
2.2.5 其他的技术措施 | 第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当前居民小区削减洪峰措施的效果分析 | 第25-36页 |
3.1 措施效果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2 实例验证 | 第28-35页 |
3.2.1 验证区概况 | 第28-29页 |
3.2.2 改建前洪峰计算 | 第29-33页 |
3.2.3 改建后洪峰计算 | 第33-35页 |
3.2.4 结果分析 | 第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滞水削峰排水模型的构建 | 第36-46页 |
4.1 设计降雨的推求 | 第36-37页 |
4.2 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| 第37页 |
4.3 产流的计算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3.1 透水面积的产流计算 | 第37-38页 |
4.3.2 不透水面积的产流计算 | 第38-39页 |
4.3.3 集水井的雨量损失计算 | 第39页 |
4.3.4 总净雨量的计算 | 第39页 |
4.4 地表汇流计算 | 第39-41页 |
4.5 排水系统的设计 | 第41-45页 |
4.5.1 排水系统的组成 | 第41-42页 |
4.5.2 蓄水池体积的确定 | 第42-4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应用实例 | 第46-63页 |
5.1 研究地区基本资料 | 第46页 |
5.2 设计暴雨过程 | 第46-48页 |
5.3 设计暴雨分配 | 第48页 |
5.4 具体实例的应用 | 第48-52页 |
5.5 一般实例的应用 | 第52-6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6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