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半导体光催化基础 | 第12-18页 |
1.2.1 光催化降解基本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2.2 光催化分解水基本原理 | 第13-16页 |
1.2.3 光电化学分解水基本原理 | 第16-17页 |
1.2.4 光分解水的性能评价 | 第17-18页 |
1.3 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6页 |
1.3.1 禁带宽度工程 | 第18-21页 |
1.3.2 纳米化工程 | 第21-23页 |
1.3.3 表面工程 | 第23-24页 |
1.3.4 界面工程一异质结 | 第24-26页 |
1.4 WO_3和ZnFe_2O_4材料概述 | 第26-27页 |
1.4.1 WO_3材料概述 | 第26页 |
1.4.2 ZnFe_2O_4材料概述 | 第26-27页 |
1.5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、表征与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29-39页 |
2.1 引言 | 第29页 |
2.2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| 第29-31页 |
2.2.1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2.2 实验化学试剂 | 第30-31页 |
2.3 碳球模板及WO_3和ZnFe_2O_4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3.1 制备胶体碳球的方法 | 第31页 |
2.3.2 碳球模板法制备及WO_3和ZnFe_2O_4纳米空心球结构的机理 | 第31-32页 |
2.3.3 制备WO_3和ZnFe_2O_4纳米结构的的实验过程 | 第32页 |
2.4 样品的表征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5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4-39页 |
2.5.1 光降解性能测试 | 第34-36页 |
2.5.2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测试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| 第39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3.2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制备、表征及光降解性能测试 | 第40-41页 |
3.2.1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2.2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表征手段 | 第41页 |
3.2.3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光降解测试方法 | 第41页 |
3.2.4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| 第41页 |
3.3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物相表征与分析 | 第41-48页 |
3.3.1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形貌、成分和结构 | 第41-45页 |
3.3.2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微观结构、光学性质和比较面积 | 第45-48页 |
3.4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评价与分析 | 第48-53页 |
3.4.1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评价 | 第48-51页 |
3.4.2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| 第51-53页 |
3.5 Fe掺杂WO_3纳米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ZnFe_2O_4纳米结构及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| 第57-77页 |
4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4.2 ZnFe_2O_4纳米结构及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制备、表征及光分解水制氢测试 | 第58-59页 |
4.2.1 ZnFe_2O_4纳米结构及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制备方法 | 第58-59页 |
4.2.2 ZnFe_2O_4纳米结构及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表征手段 | 第59页 |
4.2.3 ZnFe_2O_4纳米结构及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测试方法 | 第59页 |
4.3 ZnFe_2O_4纳米结构的表征与光分解水制氢性能评价 | 第59-64页 |
4.3.1 ZnFe_2O_4纳米结构的表征与分析 | 第59-62页 |
4.3.2 ZnFe_2O_4纳米结构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评价与分析 | 第62-64页 |
4.4 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表征与光分解水制氢性能评价 | 第64-75页 |
4.4.1 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表征与分析 | 第64-69页 |
4.4.2 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的光分解水产氢性能评价 | 第69-72页 |
4.4.3 ZnFe_2O_4/ZnO纳米异质结构的的光分解水产氢性能机理 | 第72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9-10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