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3 简要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设计 | 第17-20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2 内容框架 | 第18页 |
1.3.3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城市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的理论阐释 | 第20-33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4页 |
2.1.1 养老服务的含义及其公共物品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1.2 社会组织的含义及其承接公共服务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1.3 本文合作供给的含义 | 第22-24页 |
2.2 城市养老服务合作供给的理论工具选择 | 第24-33页 |
2.2.1 网络化治理理论概述 | 第24-26页 |
2.2.2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运行机制 | 第26-28页 |
2.2.3 网络化治理理论对城市养老服务合作供给的适用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2.4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的运行范式 | 第29-33页 |
第三章 城市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的实例分析 | 第33-46页 |
3.1 案例导入:济南市“快乐老家”项目概况 | 第33-38页 |
3.1.1 选取“快乐老家”项目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3.1.2 “快乐老家”项目的实施背景 | 第34页 |
3.1.3 “快乐老家”项目的运作流程 | 第34-36页 |
3.1.4 “快乐老家”项目的成效评价 | 第36-38页 |
3.2 济南市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1页 |
3.2.1 合作标准不明确 | 第38页 |
3.2.2 合作主体沟通不畅 | 第38-39页 |
3.2.3 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| 第39-40页 |
3.2.4 合作受惠面有限 | 第40-41页 |
3.3 济南市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41-46页 |
3.3.1 网络设计不规范,合作过程缺乏制度约束 | 第41-42页 |
3.3.2 网络运行机制不科学,合作主体互动平台欠缺 | 第42-43页 |
3.3.3 网络责任体系不完善,合作过程不易监管 | 第43-44页 |
3.3.4 治理型公共雇员缺乏,合作伙伴能力不足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城市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的优化策略 | 第46-56页 |
4.1 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治理新格局 | 第46-48页 |
4.1.1 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 | 第46页 |
4.1.2 培育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| 第46-47页 |
4.1.3 确定合作网络类型,定位政府集成商的角色 | 第47-48页 |
4.2 培育长效的网络运行机制 | 第48-49页 |
4.2.1 构建网络沟通互动平台 | 第48-49页 |
4.2.2 完善合作主体的协调机制 | 第49页 |
4.3 健全网络责任体系 | 第49-52页 |
4.3.1 构建信任合作的网络关系 | 第49-50页 |
4.3.2 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 | 第50-51页 |
4.3.3 完善奖惩及退出机制 | 第51-52页 |
4.4 加强合作主体的能力建设 | 第52-53页 |
4.4.1 提升政府雇员的网络管理能力 | 第52页 |
4.4.2 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 | 第52-53页 |
4.5 完善配套措施建设 | 第53-56页 |
4.5.1 提升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政策支持 | 第53-54页 |
4.5.2 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| 第54-55页 |
4.5.3 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公共决策的保障机制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