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发电、发电厂论文--变电所论文

500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经济与政策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与优化的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-16页
第二章 接地电流场理论与CDEGS第16-27页
    2.1 镜像法求地表电位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水平分层多层土壤中点电流源的格林函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恒定电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平分层土壤中的格林(Green)函数第18-20页
    2.3 复镜像法快速计算格林函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经典镜像法计算格林函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复镜像法计算格林函数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国标对接地网参数的安全要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接地电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第22页
    2.5 CDEGS第22-2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水平接地极疏密分布的优化研究第27-47页
    3.1 水平接地极的设计标准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水平接地体的等间距布置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水平接地体的不等间距布置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平接地体的规格要求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水平接地网面积对接地电阻降阻效果的优化研究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水平接地网面积与接地电阻的算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水平接地网面积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分析第33页
    3.3 水平接地网外缘总长度对接地电阻降阻效果的优化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平接地网外缘总长度与接地电阻的算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平接地网外缘总长度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3.4 水平接地极总长度对接地网参数的优化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水平接地极总长度对接地网电阻的优化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水平接地极总长度对接地网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优化研究第36-39页
    3.5 水平接地极不等间距布置法与边角网孔加密法的优化研究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指数法不等间距布置的优化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边角网孔加密法的优化研究第42-4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 垂直接地极冗余设计的优化研究与接地网不规则形状的影响分析第47-57页
    4.1 接地材料的腐蚀问题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材质的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垂直接地极的腐蚀问题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垂直接地极冗余设计的优化研究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验证思路与确定参数建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垂直接地极冗余设计对接地网性能优化的研究第50-53页
    4.3 接地网不规则形状的影响研究第53-5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5章 工程算例--500kV莞城变电站接地网技改第57-76页
    5.1 莞城变电站运行现状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土壤电阻率与土壤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Wenner法测量土壤电阻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莞城变电站土壤参数测量与土壤参数建模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莞城变电站电压参数安全阀值第65页
    5.2 莞城变电站接地网技改设计方案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莞城变电站接地网现状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莞城变电站接地网的修复与优化第67-70页
    5.3 莞城变电站接地网二次优化方案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深井接地的措施与意义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莞城变电站深井接地优化第71-74页
    5.4 莞城变电站接地网其他优化措施第74-7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-7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79页
附录第79-83页
    附.1 第三章附图第79-80页
    附.2 第四章附图第80-83页
致谢第83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压塑壳断路器控制系统设计
下一篇:无线式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薄弱点定位装置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