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9-13页 |
1.2.1 地震前亮温异常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红外背景场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地震红外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卫星遥感热辐射原理及地震热红外辐射异常机理 | 第16-27页 |
2.1 热辐射原理 | 第16-20页 |
2.1.1 黑体辐射定律 | 第16-19页 |
2.1.2 真实物体的辐射 | 第19-20页 |
2.1.3 亮度温度 | 第20页 |
2.2 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4页 |
2.2.1 大气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2.2 地表环境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2.3 气象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3 地震热红外辐射异常机理 | 第24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亮温背景场构建与地震热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| 第27-36页 |
3.1 资料收集及预处理 | 第27-29页 |
3.1.1 FY-2E气象卫星及探测仪器VISSR | 第27-28页 |
3.1.2 数据预处理 | 第28-29页 |
3.2 热红外亮温背景场构建方法 | 第29-31页 |
3.3 热红外亮温异常提取方法 | 第31-34页 |
3.3.1 亮温图像的目视解译 | 第31-32页 |
3.3.2 逐日亮温异常检测算法 | 第32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研究区红外亮温背景场构建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36-68页 |
4.1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背景场 | 第36-53页 |
4.1.1 新疆地区概况 | 第36-37页 |
4.1.2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37-50页 |
4.1.2.1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年度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37-45页 |
4.1.2.2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多年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45-50页 |
4.1.3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年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1.4 新疆地区红外亮温多年日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2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背景场 | 第53-66页 |
4.2.1 川滇地区概况 | 第53-54页 |
4.2.2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54-63页 |
4.2.2.1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年度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54-62页 |
4.2.2.2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多年月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2.3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年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2.4 川滇地区红外亮温多年日背景场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64-66页 |
4.3 不同种类背景场的适用性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地震红外亮温异常提取研究 | 第68-86页 |
5.1 2012年新疆洛浦Ms6.0级地震红外亮温异常提取研究 | 第68-77页 |
5.1.1 新疆洛浦地震构造背景 | 第68页 |
5.1.2 基于背景场的震前红外亮温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68-72页 |
5.1.3 基于日值变化的亮温异常提取研究 | 第72-76页 |
5.1.4 小结 | 第76-77页 |
5.2 2014年新疆于田Ms7.3级地震红外亮温异常提取研究 | 第77-85页 |
5.2.1 新疆于田地震构造背景 | 第77页 |
5.2.2 基于背景场的震前红外亮温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| 第77-81页 |
5.2.3 震前红外亮温异常与多种背景场的对比分析 | 第81-84页 |
5.2.4 小结 | 第84-8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91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6-89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89页 |
6.3 存在的问题 | 第89-90页 |
6.4 研究展望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