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类Fenton法氧化废水中邻苯二酚的效能及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7-33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来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
    1.2 邻苯二酚的特点及危害第17-18页
    1.3 均相Fenton处理技术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均相Fenton的分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均相Fenton的机理及动力学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p H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过氧化氢剂量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亚铁浓度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Fenton试剂投加方式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8 氯离子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9 有机酸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1.4 多相Fenton处理技术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不同金属氧化物催化的多相Fenton体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p H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反应机理第29-30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-33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-42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化学药品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5-3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Na_2SO_3还原-O_2氧化消除H_2O_2对COD测定的干扰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Fenton深度处理生物氧化后的皮革废水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Fenton氧化邻苯二酚及氯离子和有机酸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体系含氧自由基团的鉴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化学捕捉剂-高效液相法检测HO?第39页
    2.3 测定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过氧化氢浓度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铁离子浓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过氧化氢利用率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总酚浓度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亚硫酸钠浓度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邻苯二酚浓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各种有机酸浓度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对羟基苯甲酸浓度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GC-MS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第41-42页
第3章 实际含酚废水的Fenton处理及低效率原因分析第42-5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3.2 基于Na_2SO_3还原和O_2氧化消除H_2O_2对COD测定的干扰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过氧化氢干扰COD测定的程度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p H值对Na_2SO_3还原去除H_2O_2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O_2氧化去除Na_2SO_3的条件优化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方法验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Na_2SO_3还原-O_2氧化消除COD测定中H_2O_2干扰的操作步骤第48-49页
    3.3 Fenton处理实际含酚废水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单因素影响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响应曲面法优化处理效果第51-55页
    3.4 低处理效率的原因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4章 氯离子及简单有机酸对传统均相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影响第59-7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4.2 传统均相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初始p H下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效果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邻苯二酚促进中性条件下Fenton氧化葡萄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Fenton氧化的选择性第63-64页
    4.3 氯离子对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影响及抑制消除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初始p H值下氯离子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UV-Fenton消除氯离子抑制第67-68页
    4.4 简单有机酸对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Fenton及UV-Fenton氧化甲酸、乙酸和丙酸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乙酸对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影响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乙酸抑制Fenton氧化的机理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5章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效能分析第77-9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7页
    5.2 纳米铁氧化物的表征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纳米Fe_3O_4催化剂的表征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纳米Fe_2O_3催化剂的表征第78-79页
    5.3 不同反应系统的性能比较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纳米Fe_3O_4催化Fenton和UV-Fenton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纳米Fe_2O_3催化Fenton和UV-Fenton第80-81页
    5.4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1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初始p H值的影响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过氧化氢剂量的影响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纳米铁氧化物剂量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紫外光光照强度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5.5 纳米铁氧化物的循环利用第89-91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6章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动力学及机制第92-11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2页
    6.2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氧化邻苯二酚的动力学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一级动力学拟合COD去除过程的验证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的变化规律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第97-98页
    6.3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UV-Fenton的氧化机制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纳米Fe_3O_4催化UV-Fenton系统的自由基团鉴定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纳米Fe_2O_3催化UV-Fenton系统的自由基团鉴定第100-102页
    6.4 中性条件下维持高效氧化的原因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邻苯二酚氧化过程的p H值变化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邻苯二酚氧化过程的有机酸浓度变化第105-107页
    6.5 低过氧化氢需求量的原因探讨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氧气的促进作用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邻苯二酚的氧化机制第109-111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11-113页
结论第113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2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5-127页
致谢第127-128页
个人简历第128页

论文共1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CFD仿真的滑动轴承优化设计
下一篇:电吸附技术用于工业废水脱盐的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