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英文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| 第11-1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2页 |
| 1.1 间质干细胞 | 第16-18页 |
| 1.1.1 MSC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6-17页 |
| 1.1.2 MSC的应用 | 第17页 |
| 1.1.3 MSC与肝损伤 | 第17-18页 |
| 1.2 间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 | 第18-19页 |
| 1.2.1 Exosome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8页 |
| 1.2.2 MSC-Ex与组织损伤修复 | 第18-19页 |
| 1.3 肝纤维化 | 第19-22页 |
| 1.3.1 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| 第19-20页 |
| 1.3.2 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| 第20页 |
| 1.3.3 LOXL2与肝纤维化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研究目的、方法、实验方案设计和意义 | 第22-26页 |
| 2.1 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| 2.1.1 探讨hucMSC-Ex调控LOXL2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| 第22页 |
| 2.1.2 探讨hucMSC-Ex转运 1433ζ 调控LOXL2表达的机制 | 第22页 |
| 2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2.3 实验方案设计 | 第23-25页 |
| 2.4 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HucMSC-Ex通过下调LOXL2表达缓解小鼠肝纤维化 | 第26-46页 |
| 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6-29页 |
| 3.1.1 动物 | 第26页 |
| 3.1.2 细胞株 | 第26-27页 |
| 3.1.3 主要材料、试剂 | 第27-28页 |
| 3.1.4 主要仪器 | 第28-29页 |
| 3.2 实验方法 | 第29-36页 |
| 3.2.1 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| 3.2.2 HucMSC-Ex的分离与鉴定 | 第29-30页 |
| 3.2.3 HucMSC-Ex移植肝纤维化模型 | 第30页 |
| 3.2.4 病理石蜡切片制作及H&E染色 | 第30页 |
| 3.2.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30-31页 |
| 3.2.6 Masson染色 | 第31-32页 |
| 3.2.7 组织和细胞蛋白提取 | 第32页 |
| 3.2.8 Western blot | 第32-33页 |
| 3.2.9 ELISA | 第33页 |
| 3.2.10 HucMSC-Ex标记与动物活体成像 | 第33-34页 |
| 3.2.11 HucMSC-Ex体外抑制LX-2 细胞活化 | 第34页 |
| 3.2.12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| 第34页 |
| 3.2.13 荧光定量RT-PCR | 第34-36页 |
| 3.3 研究结果 | 第36-45页 |
| 3.3.1 HucMSC-Ex鉴定 | 第36-37页 |
| 3.3.2 HucMSC-Ex尾静脉注射及肝组织内分布 | 第37-38页 |
| 3.3.3 HucMSC-Ex缓解小鼠肝纤维化 | 第38-40页 |
| 3.3.4 LOXL2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 | 第40-41页 |
| 3.3.5 HucMSC-Ex体内外抑制LOXL2的表达 | 第41-43页 |
| 3.3.6 HucMSC-Ex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| 第43-45页 |
| 3.4 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第四章 HucMSC-Ex通过转运 1433ζ 下调YAP-LOXL2轴 | 第46-57页 |
| 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46-48页 |
| 4.1.1 动物 | 第46页 |
| 4.1.2 细胞株 | 第46-47页 |
| 4.1.3 主要材料、试剂 | 第47页 |
| 4.1.4 主要仪器 | 第47-48页 |
| 4.2 实验方法 | 第48-51页 |
| 4.2.1 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| 第48页 |
| 4.2.2 病理石蜡切片制作 | 第48页 |
| 4.2.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48页 |
| 4.2.4 HucMSC-Ex体外抑制LX-2 细胞活化 | 第48页 |
| 4.2.5 腺病毒介导的 1433ζ 及YAP过表达 | 第48页 |
| 4.2.6 过表达 1433ζ 的hucMSC-Ex(Ad143-3ζ-Ex)的分离与鉴定 | 第48-49页 |
| 4.2.7 细胞蛋白提取 | 第49页 |
| 4.2.8 细胞核质分离蛋白提取 | 第49页 |
| 4.2.9 Western blot | 第49页 |
| 4.2.10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| 第49-50页 |
| 4.2.11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| 第50页 |
| 4.2.12 质粒提取 | 第50-51页 |
| 4.2.14 YAP对LOXL2启动子区域调控的检测(Luciferase报告系统) | 第51页 |
| 4.3 研究结果 | 第51-56页 |
| 4.3.1 YAP核定位与LOXL2表达相关 | 第51-52页 |
| 4.3.2 YAP通过结合LOXL2启动子区域调控LOXL2表达 | 第52-54页 |
| 4.3.3 HucMSC-Ex通过转运 1433ζ 调控YAP核定位 | 第54-56页 |
| 4.4 讨论 | 第56-57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5.1 结论 | 第57页 |
| 5.2 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会议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