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本文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1.4 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3页 |
2.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| 第13-18页 |
2.1 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2.1.1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| 第13页 |
2.1.2 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1.3 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2 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.1 文化旅游资源 | 第15页 |
2.2.2 文化旅游 | 第15页 |
2.2.3 新型城镇化 | 第15-16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3.1 耦合协调度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3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7页 |
2.3.3 产业集聚理论 | 第17页 |
2.3.4 新型城镇化理论 | 第17-18页 |
3.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同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| 第18-30页 |
3.1 大同文化旅游基本概况 | 第18-22页 |
3.1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8-19页 |
3.1.2 大同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| 第19-22页 |
3.2 大同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2-26页 |
3.2.1 文化旅游发展的产业要素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2.2 大同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2.3 大同艺术文化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3 大同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| 第26-30页 |
3.3.1 优势(Strengths) | 第26-27页 |
3.3.2 劣势(Weaknesses) | 第27页 |
3.3.3 机遇(Opportunities) | 第27-28页 |
3.3.4 威胁(Threats) | 第28-30页 |
4.大同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研究 | 第30-37页 |
4.1 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 大同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| 第31-34页 |
4.2.1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| 第31-32页 |
4.2.2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| 第32-33页 |
4.2.3 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| 第33-34页 |
4.3 大同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模型的运用 | 第34-37页 |
4.3.1 数据处理 | 第34-35页 |
4.3.2 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5.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同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径 | 第37-43页 |
5.1 开发模式分析 | 第37-39页 |
5.1.1 文化旅游小城镇化开发模式 | 第37-38页 |
5.1.2 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和传统民居开发模式 | 第38-39页 |
5.2 发展路径 | 第39-43页 |
5.2.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| 第39-40页 |
5.2.2 加大文化品牌宣传力度,加强国内外合作 | 第40页 |
5.2.3 创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| 第40-41页 |
5.2.4 加快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| 第41页 |
5.2.5 加快旅游城镇和街区、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| 第41-42页 |
5.2.6 加强对艺术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| 第42-43页 |
6.结论 | 第43-45页 |
6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43页 |
6.2 展望与不足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