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1 绪论 | 第6-15页 |
1.1 活性检测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6-8页 |
1.2 虹膜活性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1.3 虹膜区域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结构 | 第13-15页 |
2 基于深度网络的虹膜区域检测 | 第15-29页 |
2.1 候选区域生成网络 | 第16-19页 |
2.2 快速区域检测的卷积神经网络 | 第19-20页 |
2.3 实验数据库 | 第20-23页 |
2.4 实验结果 | 第23-27页 |
2.4.1 实验评价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4.2 实验设置 | 第24页 |
2.4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3 基于瞳孔对光照敏感的虹膜活性检测方法 | 第29-43页 |
3.1 瞳孔的生理特性 | 第30-31页 |
3.2 加权相位共生直方图特征 | 第31-33页 |
3.3 基于加权相位共生直方图特征的目标跟踪算法 | 第33-36页 |
3.3.1 距离度量 | 第33-34页 |
3.3.2 目标跟踪算法 | 第34-36页 |
3.4 实验数据库 | 第36-38页 |
3.5 实验结果 | 第38-42页 |
3.5.1 实验设置 | 第38-39页 |
3.5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4 基于局部二进制模式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虹膜活性检测方法 | 第43-53页 |
4.1 局部二进制模式特征 | 第44-46页 |
4.2 支持向量机 | 第46-47页 |
4.3 实验数据库 | 第47-50页 |
4.4 实验结果 | 第50-52页 |
4.4.0 实验评价指标 | 第50-51页 |
4.4.1 实验设置 | 第51页 |
4.4.2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