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锻造操作机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3 锻造操作机发展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锻造操作机的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锻造操作机的发展概况 | 第14-15页 |
1.4 锻造操作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运动学分析 | 第20-34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一种新型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简介 | 第20-21页 |
2.3 主运动机构位置正解 | 第21-25页 |
2.4 主运动机构位置反解 | 第25-27页 |
2.5 主运动机构运动学Matlab仿真 | 第27-33页 |
2.5.1 操作机运动学分析参数 | 第27-28页 |
2.5.2 操作机轨迹规划与反解仿真 | 第28-3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动力学分析 | 第34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主运动机构逆运动学速度及加速度求解 | 第34-37页 |
3.3 主运动机构各构件质心的速度及加速度求解 | 第37-43页 |
3.4 主运动机构动力学建模 | 第43-49页 |
3.5 主运动机构动力学Matlab求解与分析 | 第49-52页 |
3.5.1 操作机动力学分析参数 | 第49-50页 |
3.5.2 主运动机构动力学驱动力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尺度优化 | 第53-83页 |
4.1 引言 | 第53-54页 |
4.2 提升运动水平误差分析与优化 | 第54-61页 |
4.2.1 初始参数与约束 | 第54-55页 |
4.2.2 提升运动参数化建模 | 第55-57页 |
4.2.3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2.4 优化与结果筛选 | 第58-61页 |
4.3 基于子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化模型 | 第61-67页 |
4.4 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 | 第67-70页 |
4.5 提升运动驱动力优化 | 第70-74页 |
4.5.1 提升驱动力优化模型 | 第70-71页 |
4.5.2 提升驱动力敏感度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5.3 优化结果分析与选取 | 第72-74页 |
4.6 俯仰运动驱动力优化 | 第74-78页 |
4.6.1 俯仰驱动力优化模型 | 第74-76页 |
4.6.2 俯仰驱动力敏感度分析 | 第76-77页 |
4.6.3 优化结果分析与选取 | 第77-78页 |
4.7 机架铰点负载力优化 | 第78-81页 |
4.7.1 机架铰点负载力优化模型 | 第78-79页 |
4.7.2 优化结果分析与选取 | 第79-81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5章 锻造操作机关键件结构优化 | 第83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83页 |
5.2 Solidthinking Inspire软件简介 | 第83页 |
5.3 主运动机构静刚度、强度分析 | 第83-88页 |
5.3.1 分析预处理 | 第83-85页 |
5.3.2 运行结果与分析 | 第85-88页 |
5.4 静刚度优化 | 第88-90页 |
5.5 关键件拓扑优化 | 第90-95页 |
5.5.1 前提升臂拓扑优化 | 第90-93页 |
5.5.2 后提升臂拓扑优化 | 第93-9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结论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