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

面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终端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配电自动化系统及馈线自动化第11-13页
    1.3 智能配电终端的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智能配电终端的发展趋势第15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-19页
第2章 智能配电终端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9页
    2.2 智能配电终端装置的功能分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智能配电终端功能总体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当地/远方操作功能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故障检测与判别功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数据处理与转发功能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其他可选配功能第22页
    2.3 智能配电终端装置的性能要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智能配电终端工作环境要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智能配电终端电磁兼容与绝缘要求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第3章 智能配电终端的硬件设计第25-4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3.2 硬件系统整体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3.3 主控模块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串口收发器电路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电能计量电路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IO扩展电路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以太网交换机电路第33-34页
    3.4 交流量采集模块第34-35页
    3.5 直流量采集模块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直流电流测量电路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温度测量电路第40-41页
    3.6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开关量输出电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开关量输入电路第42页
    3.7 电源模块第42-43页
    3.8 人机接口模块第43-44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44-47页
第4章 智能配电终端的软件设计第47-6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7页
    4.2 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控制子系统软件架构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子系统软件架构第48-49页
    4.3 控制子系统电量监测与保护软件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电量监测的实现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线路保护与告警的实现第54-57页
    4.4 主子系统管理与通信软件第5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各类通信功能的实现第64-6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5章 基于智能配电终端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实现第69-7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9页
    5.2 有源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5.3 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故障定位算法原理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正功率方向的定义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上游FTU与下游FTU的定义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FTU管理区域的定义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故障区域判定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5.4 故障定区域过程仿真及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单元的建模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单元的信号连接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配电自动化单元的动作逻辑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仿真与结果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7-79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 6.1 工作展望第79页
    6.2 全文总结第79-81页
致谢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附录第87-99页
    附录A第87页
    附录B第87-89页
    附录C第89-93页
    附录D第93-99页
作者简介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缆一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
下一篇:场强探头校准用同心锥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