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1.1 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1.1.1 土地质量评价意义 | 第12页 |
1.1.2 国外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1.3 国内土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1.1.4 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1.5 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6页 |
1.2 国内外土地环境质量评价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2.1 土地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2.2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2.3 我国今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发展趋势 | 第18-19页 |
2 阂行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概况 | 第19-27页 |
2.1 地理位置与自然社会基本条件 | 第19-21页 |
2.1.1 地理位置及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1.2 行政区划 | 第20页 |
2.1.3 人口与民族 | 第20-21页 |
2.2 农业生产与基本农田概况 | 第21-27页 |
2.2.1 农业发展历史 | 第21-22页 |
2.2.2 基本农田概况 | 第22-23页 |
2.2.3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| 第23-25页 |
2.2.4 耕地改良利用与基本农田现状 | 第25-27页 |
3 闵行区农用土地的质量调查及评价 | 第27-50页 |
3.1 农用土地质量调查的原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1.1 布点原则 | 第27页 |
3.1.2 布点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1.3 样品采集方法 | 第28页 |
3.2 农用土地质量调查的监测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2.1 检测指标 | 第28页 |
3.2.2 测定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3 农用土地质量调查的结果 | 第29-45页 |
3.3.1 土壤有机质 | 第29-30页 |
3.3.2 土壤全氮(N) | 第30-31页 |
3.3.3 土壤磷素(P) | 第31-32页 |
3.3.4 土壤钾素(K) | 第32-33页 |
3.3.5 土壤有效钙 | 第33-34页 |
3.3.6 土壤有效镁 | 第34页 |
3.3.7 土壤有效硫 | 第34-35页 |
3.3.8 土壤有效铁(Fe) | 第35-36页 |
3.3.9 土壤有效锌(Zn) | 第36-37页 |
3.3.10 土壤有效钼(Mo) | 第37-38页 |
3.3.1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(CEC) | 第38-39页 |
3.3.12 土壤全盐量现状 | 第39-40页 |
3.3.13 土壤镉(Cd) | 第40-41页 |
3.3.14 土壤汞(Hg) | 第41页 |
3.3.15 土壤砷(As) | 第41-42页 |
3.3.16 土壤铬(Cr~(6+)) | 第42-43页 |
3.3.17 土壤铅(Pb) | 第43-44页 |
3.3.18 土壤铜(Cu) | 第44页 |
3.3.19 土壤锌(Zn) | 第44-45页 |
3.3.20 农药残留 | 第45页 |
3.4 闵行区农用土地的环境质量评价 | 第45-50页 |
3.4.1 评价的标准及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4.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| 第47-50页 |
4 阂行区农用土地质量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| 第50-54页 |
4.1 农田土壤养分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| 第50-52页 |
4.1.1 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不平衡性 | 第50页 |
4.1.2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0-51页 |
4.1.3 解决农田土壤养分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| 第51-52页 |
4.2 本区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保护的主要建议与对策 | 第52-54页 |
4.2.1 控制污染源,严格执行污物控制标准 | 第52页 |
4.2.2 推进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,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| 第52-53页 |
4.2.3 综合规划全面发展,走生态农业之路 | 第53页 |
4.2.4 多管齐下,推广病虫害综防技术 | 第53页 |
4.2.5 进一步做好对基本农田污染的甄别和区域界定工作,并采取合理利用的对策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